朱子龍的第一次重大早朝,以平局微勝的結果結束了。
但是他高興不起來,因為早朝的過程總感覺像在和文官們打擂臺賽,這叫個什麼事兒!
罷了幾十個多黨中的官員,搞定了天啟大爆炸現場附近所有老百姓必須搬家大半個月的要求。
在士大夫看來,一個政權應該是寬鬆、和藹的,能夠保護士紳們的田產,皇帝別太管事。很顯然元政權符合他們的標準,甚至比宋政權更符合他們的標準,也很顯然明政權剛開國時,不符合這個標準。
蒙古人是好糊弄的,而朱元璋是不好糊弄的,幸好朱元璋的子孫後代們又開始好糊弄了。
崇禎就是讓他們集體糊弄死的,朱子龍不打算讓他們繼續糊弄。畢竟原天啟皇帝哪怕有九千歲幫忙,也差點讓他們糊弄死了。
朱子龍穿越而來!
他希望能慢慢的反過來,全糊弄死這群士大夫們。
要說明朝皇帝的權力大,的確也是大,首輔說換就換,嚴嵩權傾天下,說滅了就滅,劉瑾魏忠賢,說廢就廢!
當然,反過來講。要說文官集團的權利大,的確也是大,如同萬曆皇帝被逼得二三十年不上朝!
甚至於,明朝在後期已經接近君主立憲制度,國家由文官體系治理。
皇帝名義上擁有最高的權力,實際上卻越來越多的處於禮儀道德和輿論監督的限制之下。明朝士大夫和文官集團,也擁有較歷代官僚系統更高的政治影響力和社會責任感。
假以時日,限制皇權和民主議政,將會成為民主政治的雛形。
如按明朝這種趨勢發展,我估計中國可望在18世紀實現君主立憲,因為相對於清,明本身也是一個開放的王朝。可惜因為明清易代,在清朝統治者極端制度和奴化教育下,這點民主萌芽很快就被扼殺。
因而,在這個特殊時期。
此時此刻,朱子龍感覺自己最主要,最直接的敵人還是天災和內亂,以及野豬皮同志們。
士大夫們,只能是以後慢慢收拾了。
當然,黨爭如果有做大的苗頭,那就是外面的麻煩再大,也得多少反過頭來熄滅它的一點上漲勢頭。
因為,明末的黨爭,就好像兩群冬烘先生打架,打到明朝亡了,便一起拉倒。
這顯然不符合國家利益!
文官集體內不能一黨獨大,魏忠賢必須一直保持對自己的忠心,皇妃們也得拉起來成為一股勢力,本體和外地的武官們也得有些變化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