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
在副食品匱乏的年月明朝),人均消耗的糧食是大量的,那年月幹體力活的人吃起飯來,用的都是今天我們家裡湯碗大小的盆子。
如果你能放開了,讓他們吃飯。沒有油水,沒有肉,只靠吃糧食,今天我們三口之家燒上半電飯鍋的飯,甚至可以吃到第二天。
但是,他們這些百姓一頓就能吃掉,還未必吃飽了。
明後期天災不停,所以糧食問題,對朱子龍來說是重中之重。
他要帶回去的主打產品就是雜交水稻和土豆等高產作物!
袁隆平院士培育的秈型雜交水稻,被外國人譽為“東方魔稻”,1980年,以中國第一個農業技術專利轉讓給美國後,透過對比試驗表明,中國秈型雜交水稻平均畝產比該國水稻良種增產165.5~180.3!
雜交水稻的出現根本解決了了中國人主食口糧的緊張,同樣的,也能解決明朝人的吃飯問題。哦,哪怕一省之地也行呀。因此,這是必須引進的技術!
當年美國用200萬美元的代價得到了雜交水稻專利的轉讓,2020年也就幾十萬人民幣就能買到。
朱子龍一進南京農科所,說明來意後,對方也不含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早稻品種?要了!中稻品種?要了!晚稻品種?也要,耐旱的耐寒的統統要!
此時我國新研製的雜交稻,已經是第五期超級雜交稻了,畝產突破1200公斤,放在明朝也許產量因為各種原因,達不到這個要求,但是畝產千斤左右。朱子龍還是有信心的!
以朱子龍的瞭解,明代南北方畝產加權平均後的產量,是每明畝生產2.31明石原糧。
明代的一畝相當於現在的0.9216市畝,相除一下,得到明代的畝產量是平均每市畝生產原糧343.424市斤。
“洪武元年有司奏,定處州七縣田賦,畝稅一升。”
可以說,明朝的百姓活的很艱難,很艱難,是時間讓科學第一生產力來拉他們一把。同時,給自己壯大點勢力了!
拿出計算機,朱子龍算了下。
自己有明朝的田地萬畝多,每畝需要雜交水稻11.5公斤種子,雜交稻種平均價格為每公斤2040元不等。
算上最好的那種,50元每公斤左右,一畝光種子加上一些其它成本,大概是一百元人民幣。
一畝百元,十畝千元,百畝萬元,千畝十萬,萬畝百萬,為了備用,以及怕穿越時損失一部分。多準備一些,購個五百萬元人民幣的種子回去,第一期應該夠了!
下一分鐘,對面的科長一聽朱子龍要的量這麼大。
當場嚇了一跳,心想難道是國內哪一個省份的種糧大戶,要全面改種水稻嗎?
要這麼多種子!水稻種子是有保質期的,今年不種,明年你當飯吃嗎?不過話說回來,賣貨的還怕人家買得多不成,天底下沒這個理,只要你想要,管夠。
最後一番討價還價下來,種子公司以優惠八折的價格,將這大批水稻種子成交,另外,外加轉讓三個品種的高產小麥良種培育技術。
皆大歡喜的雙方達成了全面合作!
喜歡我有皇帝分身請大家收藏:()我有皇帝分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