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報】關注「起點讀書」,獲得515紅包第一手訊息,過年之後沒搶過紅包的同學們,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這隻碗為什麼讓李得海如此失態呢?
原因就是因為,這是一個品相良好,並且還是皇室專用的宋朝定裝金瓷器。
定瓷產於今河北曲陽,胎薄而輕,質堅硬,色潔白,不太透明。定窯由上迭壓復燒,口沿多不施釉,稱為“芒口”,這是定窯產品的特徵之一。
當時,為了彌補這個缺憾,聰明的工匠請金匠在“芒口”包上了金、銀或銅做彌補。這種被金屬包裝過的瓷器從此又有了一個新的名字:“金裝定器”。
《金裝定瓷》在繼承傳統金包瓷工藝基礎上加以創新,研製了平面圖案精細雕紋技術,使鍍金錫鑲工藝在同行業獨樹一幟。
宋代林禹《吳越備史》“太平興國五年(980)九月十一日,王(吳越國王錢弘俶)進朝謝於崇敬殿,覆上金裝定器二千事……”
現在21世紀品相良好的存世極少,猶其是皇寶專用的那種。
在收藏界,金裝定器一直是國內考古界和古玩屆除了元青花以外的一道傷疤。
真正保有完整的金裝定器的地方,只有兩個地方,一個是英國博物館和臺灣的故宮博物館。至於私人手中,國內好像是沒有,大部分都在國外私人手中了!
現在朱子龍拿出來的這隻碗,碗內部有著許多非常漂亮的花紋。
仔細觀看的話,竟然能夠看得出那些花紋雕畫的居然是一條條騰雲駕霧的龍。那些龍姿態各異,一整隻碗看下來,碗口裡,竟然有整整九隻駕雲的真龍。
這樣的定器,按照史書記載,除了皇家之外,是沒有其他人敢用的。有了這樣的斷定,那麼這隻碗的價值,立刻就凸顯了出來。
宋代的瓷器發展,可以說是唐代之後的又一高峰期,雖然是比不上明清兩代的名氣大,但是卻也有著自己特殊的歷史定位和特點。
金裝定器,全世界算下來也就那麼一百多件。其中收藏最多的是在大英帝國博物館,來歷毫無意外肯定是當年英國人搶去的。
在這一百多件裡,細細一數,能確定是皇家使用過的,只有一件。
總而言之,朱子龍現在這一隻碗,如果傳出去,將是世人知道的第二件皇家金裝定器。
其珍貴价格,可想而知。
這隻碗只要流通出去,那絕對就是一隻能夠引起收藏界地震的寶貝。
說是準二級國寶也不過份!
李得海狠狠的吸了一口煙,吐出一口長長的煙氣,儘量的平復了自己心頭的激動,然後臉狂熱的再次看向了朱子龍的這隻碗。
開古董店幾十年,分店幾十家,他也算見多識廣。
然而,現在在看了那隻金裝定器之後。再回想起多年間收藏的各種寶貝,彷彿那些東西就立刻變成一堆的庸脂俗粉,甚至都有一種俗不可耐的感覺。
真是人不xx,只怕貨比貨!
撿漏?不可能。
他顯然想到了朱子龍的來歷和看向他的眼色,人家是識貨的。
再次呼了口氣,李得海張嘴說道:“這隻碗是金裝定器,而且是皇家之用,這一點大家就不用存疑了,從胎質,釉色上來看都錯不了。無論是從文物價值,還是考古價值而言,這都是價值連城之物。”
“清末民初那段時間,國內的金裝定器基本都絕傳了,就算有存世的,也是早年被英國人搶走的。小朱呀,你這隻劃花螭紋碗,是國寶級,因為它儲存的太完整了。而且這碗口內劃有螭紋,這就說明這碗更是了不得,我也就是之前在寶島的故宮博物院看見過一隻類似的,而那隻碗還被他們列為是鎮館之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