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一位頭戴方巾、身穿襴衫的俊書生恰好路過,看到花燈上的燈謎後,稍加思索,便提筆在那盞荷花燈上寫出了謎底:
榭。
這位名叫謝榭的女子仰慕書生之才,便上前與秀才見了禮。
故事由此開始。
書生與謝榭漸漸相知。
最後又像戲文裡演的那樣,漸漸相愛。
興許是世間太多這樣的故事,所以故事的結局也和戲文總是相同。
謝榭的家中嫌棄書生寒酸,三番五次棒打鴛鴦。
書生縷遭打擊,竟連考取功名的心也冷了,開始整天借酒消愁。
謝榭見那書生就此沉淪,最終也沒堅持下去,寫了一封極端傷人的書信,嫁為人婦。
……
故事講到這裡,似乎也該了結了。
可命運卻總是讓人難以捉摸。
謝榭的夫君是一位商人。有一次,她隨夫入蜀,夜宿寒山,又遇見早已出家多年的書生。
這時的書生,已經青燈古卷、長伴佛前了。
原來,當年在謝榭披上嫁紗的那天,他也披上了袈裟。
她披嫁紗,他披袈裟。
她出嫁,他出家。
多年後。再見到當年舊人,謝榭心底最深處苦苦壓抑的情愫終於洶湧而出。
可那時山上站著的,是一位心如止水的和尚,而不是當年那個儒冠襴衫的書生了……
此去經年,故人長歸。
自從重逢故人之後,謝榭每隔六十年,都會在上元節這天來到山上寺廟裡。
她不是想與他再發生些什麼,她只是求一份解脫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