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一年歲末,許多地方官吏,包括二千石都要據州部調令,來平原縣呈上計簿。
將每年施政情況與百姓戶籍、墾耕的田地、當地具體的賦稅收入及支出、獄政之事等編為簿籍呈送州部。
漢代歲盡計斷九月,秦以十月為正故,因春秋兩耕,劉備將其改到十一月,今歲有河北之戰緣故,往後推遲了整月,變成十二月。
劉備據官吏有無完成年初給予的目標,進行責任考核,行賞罰與罷免等事宜,諸曹官署的兵事、民事、水土事,皆在稽考範圍之內。
除了情況特殊,有的官員不方便離開郡縣外,做的好和做的差的官員,都要親自返回青州向劉使君述職,做的恰好合格,又沒政績突出的官員,便遣功曹、主簿、主記其中一人前來呈上計簿,同時還要面臨使君的詳細詢問。
此刻所有的主吏,俱為劉備所闢用,許多長吏反倒與太守、相等主官不太親近,更視玄德公為主君,甚至還會隱約監視起太守,一旦發現對方不對勁,便立時上書給使君。
孫策到任琅琊相後,才知曉玄德公治下的二千石,竟然喪失了闢用功曹、主簿、督郵、主記等權力,只能闢散吏、文書、書佐等屬吏。
這無疑讓他傻了眼,再加上都尉主奸盜之事與軍府持有兵役徵發、操練、撫卹等事,皆有分權管理,更分走了他大半的權力。
孫策仰天苦笑不已,唏噓說道:“周公瑾啊,周公瑾,二千石失去如此多實權,你怎還隱瞞不說,不是說為總角之交,彼此互不欺瞞嗎?”
孫伯符在半年時間裡絞殺不法豪強政績突出,也要來平原述職,但劉備念其初至琅琊郡國,許多律令以及治理方式還不一定熟悉,又收到孫策親自寫的文書,提出趁著天氣寒冷,貫以雷霆攻勢,一舉剿滅琅琊盜賊。
在同意他出兵剿賊後,也暫時打消了讓孫策來平原的念頭。
歲末的平原縣街道,百姓也逐漸多了起來,部分人已經返回平原郡,雖然有房屋在戰亂中被損毀,但劉備調張郃、高覽所部的降卒分配到各處,下令讓他們把平原各地損壞的房屋、耕田、水渠等設施修繕後,才能解除役力身份。
哪一年修繕好,哪一年便能迴歸鄉里。
原本這些渤海降卒聽罷還私底下心有抱怨,不知需要在平原做多久役力,何況同樣是投降,為何甘陵降卒不用做徭役,而他們就要,難道就是因為他們攻打過平原各縣嗎?
但這也不是他們這些士卒能夠決定的,軍令是一層層下傳,軍侯、軍司馬、校尉、偏將,乃至太守、州牧都有份,還不如發放甲冑弓弩、刀盾,讓他們殺回冀州,把這些逃跑的武官和官吏全部生擒回來,一齊做徭役。
可當眾人聽說了當年渡海來攻青州的公孫度的降卒們,至今還在東萊郡做徭役,不是在開墾荒田,就是在修建水渠,或者在修建馳道,除了每日都有粟米,不愁吃穿外,想返回鄉里,恐怕此生都沒機會了。
與那些遼東降卒對比起來,他們渤海降卒已經不知好了多少,議論之聲數日便銷聲匿跡,日子過得苦不苦,那得要和人對比,同樣是攻打青州,瞧見有人比他們更慘,那便沒什麼怨言了。
徐、兗兩州以及河內、河南、潁川、沛國等,有許多官吏歲末還是首次來平原述職,一個個對青州好奇不已,特別是使君起家的平原郡,作為各州之首,官吏一路所見所聞,看見了諸多新奇之事。
甚至田地裡有許多農縣器物,皆是聞所未聞。
田野道路之間,還豎起了華表指明方向,水車嘩啦嘩啦地灌溉耕田。
甚至還有黔首百姓在河面開墾冰塊,儲藏於家中地庫,以待來年使用。
百姓人人臉上帶著喜盈盈的笑意,喜其服,甘其食,安其居,樂其俗,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讓見聞者皆忍不住驚歎,好一副盛世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