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豐聽罷,沒有關心起自身仕途,反而問起了其他事情。
“天下科考推行了數年,至少有三分蓋有其一計程車族與豪族,對此議論紛紜,從北邊的幽州到南邊荊州,乃至西面的益州,可謂是巷議街談,人言籍籍。”
“康成公在時,且憑藉聲望將此事壓下,如今又再度甚囂塵上,朝堂袞袞諸公與天子,為何對此情景視而不見?”
“豐不過區區一縣令,不知朝堂應對之策,還望陳府君不吝賜教。”
田豐說完,便對著陳群打恭作揖地一拜,直視著對方,希望能聽出朝堂是如何打算,來應對這件事情。
畢竟這件事情非同一般,說天下三分蓋有其一的人參與議論此事,已經是往少的說了。
應該說有一半計程車族對此嘖有煩言,只是沒有明面站出來不平則鳴罷了。
看看連他這昔日袁氏舊吏,都能在去歲稽考進雒陽,就知道有多少士族豪族在暗中牴觸這件事情。
當年左公推行的陽嘉新制,雖說在年齡上限制了士人,各郡舉的孝廉到了雒陽先到三公府稽考,太學生考經學家法,文法吏則考公文申論,答卷交一份副本給端門內的尚書檯複試,觀其虛實與才幹,不合格者遣返回州郡,以正其罪。
倘若有才幹非凡者,則可不用年齡限制。
這樣一來,比此時科考減少了層層篩選,無疑提高了很大效率,也不需要這麼多的時間備考,稽考要求比現今又少了許多。
因此很多士族子弟要求,廢除科考而重行左公陽嘉新制,才稱得上為天下選拔任才,善用良吏。
量才豈能如此不便?從周至漢,未有聽聞。
在那些士族豪族心中,也就那些阿諛奉承,撫掌擊節之輩會贊同天子。
例如潁川荀氏、郭氏、辛氏、陳氏、泰山羊氏、鮑氏、東郡薛氏、濟陰吳氏、魏氏、陳留蔡氏、下邳陳氏、琅琊諸葛氏、廬江周氏,以及河內的張氏與司馬氏、南陽的陰氏、鄧氏,南郡蒯氏、龐氏等宗族。
這些士族豪族要麼在朝堂上身居高位,要麼是和天子有姻親關係,要麼就是為之執鞭的佞臣。
反正和天下士人,並不站在一塊。
陳群作為潁川出身,又是陳氏三君之後,自然免不了被士人抨擊,熱衷於權勢,而不敢得罪天子,可謂直而不挺。
聽見田豐這樣問,陳群立馬輕撫鬍鬚,笑說道:“多少宗族子弟對科考大發議論,不過在鼓舌搖唇而已,天下自古以來皆是如此,每行‘新制’便有人站出來詆譭。”
“愚輩總是利慾薰心,隨人翕張,殊不知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
“天下未定之際,我等舍親眷,棄鄉里,從陛下於矢石之間,只為成此生之志耳,今功業已定,還有逆賊想奪天下之公利,徇一己之私利,是謂國賊也。”
“貪祿者見利不顧身,就算有天下三分蓋其二之多,又當如何?”
陳群忍不住仰頭而笑謂之。
天下十四州,有多少士族豪族不過是眼見大勢所趨,才不得已而投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