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子車駕緩緩抵達時,晉陽城外官吏與黔首百姓忍不住高喊齊呼:“陛下萬歲!”“漢家萬歲!”
成千上萬人同聲呼喊,聲振屋瓦。
毛玠與呂布率官吏行稽首禮,以此迎接天子。
太子劉永坐在馬車內,也被外面震響的聲音嚇了一跳,眼睛陡然睜大。
劉備輕笑摸了摸他的頭,安撫說道:“太子無需擔心,當初朝廷運糧至幷州,方得以養活黑山數十萬百姓,漢家推行儒風二三百年,又得為父撥亂反正,使忠孝感恩之心猶在。”
“天下百姓與士人仍然信奉儒家,朕為何要追封康成公為漢家太師,又賜黃腸題湊,就是為了注重經學,打擊清談之風,不讓虛名無實者,掌控朝政。”
“如今天下各種名士層出不窮,如孔伷、劉岱、許靖等輩,他們互相吹捧,居於山林竹亭之內,看不起終日勞於牘案的官吏,以自己清談高論,噓枯吹生為榮。”
“既無經世致用之才,也無軍帥臨鋒決敵之能,沒有仁心撫卹百姓,亦無法懾服外敵。”
“此輩士人所仰仗的,不過是家中傳世典籍罷了,我用考課將這些人在官吏中剝離出來,不讓他們繼續影響朝堂。”
說到這兒,劉備笑了笑,望著迷惑不解的太子,繼續說道:“在天下推行科考阻力甚大,但這卻是漢家必須要行的策略,猶如漢律不可廢也。”
“若是讓所謂的清談‘名士’活躍於朝堂之上,不加以遏制,必會居官無官官之事,處事無事事之心,整日吟詩作賦,傅粉施朱,治容豔佚,如倡人之婦,將廢漢家武備,減漢人雄豪之風。”
“因此我不辭勞苦,親自管理科考與吏部的官吏考核,從本朝開始,天下萬姓無論貴賤,想要為官為吏皆需要參加考課,內外百官升遷與罷免,亦需績考。”
“禮學、律學、書學、算學、史學、農、醫、騎、射、駕、劍等,各科科考不作更改,漢家不崇尚名士風流,只需吏治武功,需要武藝絕倫的將帥之略,工騎射又明練時事,敏於從政的治世之臣。”
“這就是大漢對天下官吏的要求,太子牢記為父這番話,今日我告知你,希望日後你能告知你的後嗣。”
劉備望著聽著極其認真的太子,嘴角掛上了一絲滿意的笑容。
“阿翁,我知道了……但這樣的要求,對天下想做官的人來說,是否太難了?”
“我也在學律、算、史、射、禮,得阿翁為小子解惑,每日也需學得很晚,我為漢家太子且如此,一些尋常百姓子弟又如何考得過士族與豪族。”
“我曾聽阿母所言,如今科考為官吏者,遠勝於昔日各郡舉孝廉為官,若長此以往,豈不是朝堂將盡為世族子弟所佔據……”
“阿翁又言鼎之能立,在於鼎下有三足,如今漢室倚重者亦當為士族、鄉里豪族與黔首百姓,猶如兩漢依靠外戚、豪族、宦官為三足,若百姓始終不能進朝為官為吏,只能入行伍充作軍士,豈非鼎失一足乎?”
太子劉永眉頭緊蹙,聽著感覺有些不對勁,思索了許久,想到自身的情況,頓時發現了問題所在,緊接著抬頭問道。
希望阿翁能夠給出一個方法,而且一旦世族子弟漸漸根深蒂固,彼此抱團在一起,那又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