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二千石太守熟讀儒家經典,也能幹出這樣的事情,還能用孔子的話反駁:要盟也,神不聽!
被要挾的盟誓,上天神靈聽見了也不會當真。
這些官吏能把約定好的事,背棄的心安理得。
黃巾起兵以來不知受騙多少,早就對漢室信用大打折扣。
黑山渠帥做夢也沒料到,漢家這回是真打算安置黔首百姓,源源不斷的糧食運到了幷州,早些下山已分到田地的百姓,也高興的上山呼喊。
若是遇見不肯下山的人,農學僮便會帶著百姓,把一些鍛造好的鐵製農具放在山腳下,任由黑山軍拿回山裡,讓他們能更好的開墾山地,省得收成不好在山裡餓死。
這種做法無疑讓黑山百姓面面相覷,不知山外官吏到底想做什麼,他們躲在山裡就算開墾荒田,朝廷也難收賦稅,收到山裡來。
給他們鐵器農具完全是吃力不討好,非但沒有成效,反而竹籃打水一場空。
沒想到隨著越來越多的渠帥看見糧食後,又見到山中骨瘦如柴的軍民百姓,想著與其在山裡苟活,還不如再相信張燕與漢家天子一次。
於是硬著頭皮帶黔首百姓下山,發現都是真發糧,才打消了顧慮。
因此幷州至少有數十萬百姓,對天子感激不已,聽聞天子將要到來,哪有不來迎接之禮。
在幷州眾多官吏中,還有一人身材高壯,站在人群中也鶴立雞群,此人正是從雁門郡陰館趕來的呂布。
“孝先啊,今日氣色不錯,昨晚歇息可好?”
呂布站立了許久,有些按耐不住的張望遠處,卻並沒看見有信使策馬而來,不知天子何時才能到。
有些無所事事,故將目光轉向身旁目不斜視,神情嚴肅的毛玠,笑著問道。
聽見呂布忽然牽掛他的狀況,毛玠雖有不解,卻仍極有禮貌地側身拱手:“多謝呂君侯牽掛,玠昨夜為今日迎陛下之事,忙乎甚多,並未安穩入睡。”
毛玠這一番解釋,立即讓呂布感覺到尷尬,明白自己張嘴又說錯話了。
天子即將到來,作為幷州刺史還能酣睡香甜,只能說沒把天子放在心上,此為怠慢之罪。
換做其別人恐怕會直接讓他下不來臺,好在毛玠心性溫和,沒有與呂布一般見識。
“還望孝先恕罪,布……不善言辭,但此心卻感激孝先為我解圍之事。”
呂布用手指著自己的胸膛,真誠說道。
當初雁門豪族拂了他的顏面,是刺史毛玠親自幫他開解眾人,還關心他有無在幷州遭受排擠。
這種待他極好的同僚,整個朝堂也沒幾人。
後面書信往來,更讓呂布感覺兩人性格極為契合,有毛玠在後邊運輸糧草,才能讓他安心駐守在雁門,抵禦附近的匈奴、鮮卑。
況且《尚書》有載:奉先思孝,接下思恭。
奉先與孝先,確實是有難得的緣分,恰巧他年歲又長於毛玠,若效仿陛下結拜成兄弟,他為兄長,毛玠為昆弟,那該多好。
呂布目光瞥向前方,心底卻在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