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採取問策的考核方式,分鄉、縣、郡三層考核,很多人只能透過鄉、縣二層。”
“郡州則難以透過……”
荀彧想這也不是辦法,向劉備建議多納士族良才。
豪族子弟家中沒有典籍傳世,就算有天賦,也需要成長時間。
只有士族中有天賦,又經磨鍊的人,是劉備眼下最缺的。
能稱為士族,除了耳濡目染,對於官吏之事,從小便熟悉外。
還有家中典藏的書籍,世世代代有人對這些經史子集的註疏、參悟、理解,形成獨有的傳承家學。
這是豪族根本追不上的。
就如同他們荀氏,從先祖荀子開始,多少儒法兩家的經典,珍藏在族中被代代註釋,融合了多少人的心血。
如何管理天下,他們從一開始便知道,從小時耳聞目覽,再到青年時為官為吏去實踐。
荀彧來了近一年,發現青州其他地方皆不差。
唯一就是良才太少。
因此當務之急,趕緊吸納有學識計程車人,不要被人搶先。
劉備也知曉,缺的不是小吏,而是能主事的。
可他沒辦法登門拜訪,先不說路途遙遠不現實,再者又要出征東萊,實在抽不出空。
劉備說道“文若,非我不想去尋才,實則諸事太多無暇顧及,準備過些時日,於州郡佈告求賢令,企盼多找幾位能用之才。”
荀彧也知其中難處,複道“彧早年也結識過不少士人,有人尚在家中閒居,玄德不嫌我多事,可寫信相邀而來。”
“但能否使其留下,還需玄德多出力。”荀彧笑著說道。
劉備忍俊不禁,文若你早該如此了。
等你主動開口很久了。
遂笑道“文若相邀,必是難得之才,備定然一飯三吐哺,倒履相迎。”
荀彧笑了笑,忽嘆息道“可惜倒履相迎故事中的主人之一,命途多舛,否則天下又有一典籍鉅作。”
荀彧說的是蔡邕,那時王粲上門拜訪,蔡邕聽見王粲在門口候著,急忙穿鞋去迎接。
因太著急沒看地,導致兩隻腳的鞋履倒穿。
從那以後,有關倒履相迎的典故,流傳天下。
劉備也略為惜道“天下紛亂不休,不知多少典籍變成斷簡殘編,散佚無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