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六年,董卓廢漢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為帝,自此,他在朝中的權勢如日中天,而漢帝則如同傀儡,任由其擺佈。
初平元年,在謀士李儒的建議下,董卓殺害了何太后,不久之後廢帝劉辯亦遭不幸。
這兩件事引起了朝臣們的公憤,不少人彈劾董卓,斥責其行悖逆之舉,實為國賊。但這些上書彈劾董卓的大臣們,大都慘遭毒手,倖存者無幾。
不久之後,藉著給太后下葬開啟先帝陵墓的機會,董卓派人大肆掠奪靈煬帝陵墓中的陪葬品。
很奇怪的是,這一次朝臣們沒有斥責董卓的胡作非為,反而一致的沉默不語。
董卓殺了太后、廢帝,被天下人斥責。但他劫掠靈煬帝劉宏的陵墓,明明這更加過分,反而卻無人發聲了。
真是怪哉...
但天下人不會坐視董卓這般肆意妄為,三月末,袁紹與其弟袁術在山東起兵,召天下英雄,共討國賊董卓。
得知此訊後,董卓便將國都洛陽裡的袁氏族人全都殺害,包括太傅袁隗在內也慘遭毒手。
也正因此舉,世家大族多向袁紹靠攏,一時間隨其舉事者無數。
……
譙縣。
曹操匆匆的回到府上,左顧右盼,最終在樹蔭下尋到了少年。
“王上,出事了!”
曹操沉聲道,“袁紹在山東起事,欲要討伐董卓,此時一呼百應,此刻已聚集了數十萬的軍隊,無不打著袁氏的旗號在行事!”
少年卻並不關心對方所說的大事,語重心長的說道:“阿瞞叔,說了多少次了,叫我阿倦即可。”
“這...”曹操有些遲疑,“臣怎敢直言王上名諱?”
“阿瞞叔,你我忘年之交,實為莫逆好友,又有何不敢直言名諱的呢?”
“...額,好吧。”曹操彷彿是憋了許久,臉色漲紅,這才艱難的把話說出口,“阿...阿倦,我們還是談一下正事吧。”
提起正事,遼東王劉倦的面色卻依舊風輕雲淡。
“袁紹起兵,天下人跟著他一起反抗董卓,這難道不是預料中事嗎?”
曹操若有所思,卻也沒有妄加斷言,轉而試探的詢問道:“阿倦,此話何意?”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為世族豪門之領袖。”
劉倦低著眸子說道,“董卓屠戮洛陽的袁氏一族,已經與世族豪門離心離德。他們只能去支援袁紹,否則今日之袁氏,便是他們來日的結局。”
“如今袁紹兄弟得到了世家大族們的支援,不出意外的話,接下來的時間他們便會得到大半個北方的擁護。”
“只是不知,到了那個時候,袁紹是否還能堅守初心...”
曹操微微皺眉:“阿倦,你的意思是?”
劉倦淡然說道:“據天下之勢,手握重兵,到時候他想的恐怕就不是匡扶漢室,而是代漢自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