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夫妻倆沒打算靠這塊地過活,就整了一小區塊,種上了蕃薯花生,又挖了渠,用竹枝架邊成小溝,還另做了個似閘門的簡易開口,做為引水入入田的缺口……
於是這對在眾人眼裡的懶夫妻,這麼辛勤的忙活了陣子時,都引得了側目。
但見他們這般弄,完全省去了挑水工夫,平時就是拔拔草的工夫,簡直輕松的不行,沒分得水田的人,無不一一模仿起來。
田地要幹的活變少,夫妻倆便比較有空閑時間上山坳忙活。
日子可以說是過的極度充實。
待第一批花生跟蕃薯熟成收獲時,成果也是喜人的。
經過江水淹沒的淤泥沙可是沃腴的肥地,經過翻整與灌溉,種上的作物可比水田收成來的好,令夫妻倆一下就繳足了一整年的量,甚至還剩下許多花生跟蕃薯。
花生可以榨油,是個好東西,與人換大米,人人搶著換。
蕃薯比較沒人要,傅雲茵拿了一部份曬幹當零嘴,剩下的讓卓子敬拿去貴叔那,看是要換些用品回來還是賣錢均行。
夫妻倆平時不怎麼努力下地幹活,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可就是因為不努力,可卻選對了東西栽種,得以換得人家辛苦下水田的大米──於是知曉的村民們,又是齊齊跟著仿效起來。
這般下來,花生自然沒了價值。
不過傅雲茵也不在意這些,因為她的心思本來就不在這上頭,在繳足公定的糧量後,她和卓子敬也沒再往上頭種別的東西,成天是隨便除個草,應付過去,剩下的時間,便是跑去山坳。
當然,有著上一次被舉報的經驗,他們可仔細著。
也是這般小心,養殖場至今沒被發現,規模也慢慢變大。
一百隻母雞,成羊十頭,羊羔十頭!
雖然現在還不能靠山羊發大財,可光是母雞天天下蛋,一顆蛋八分錢,一百顆賣上八元,一個月就是扣掉雜支,也有兩百左右!
這可是一筆驚人的數字。
夫妻倆悶聲發著大財,很快就把投入的錢賺了幾倍回來。
……
1980年初,卓老四娶了媳婦,並在自己劃分的田旁向村幹申請了用地蓋房。
年中,老大家在自身田旁的屋子蓋好,一家四口搬了過去。
卓子敬也在這時申請蓋房。
傅雲茵有了孩子。
1981年初,卓老四與其媳婦搬進新家。
卓子敬的申請蓋房通知也於這時下來,不過他不急著蓋新家,只慢悠悠的打著地基。
近年中時,傅雲茵生了個兒子,取名卓浩。
年末,卓子敬終於把新家的地基打好,依舊沒急著蓋,而這時傅雲茵再度懷上……
1982年九月,卓老三及畢業的湯曉紅回到大山村結婚。
看著氣質蛻變的湯曉紅,傅雲茵在她來找自己時,給了她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