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與陽烏宮中代延業和李晗歐陽雪的小打小鬧,但總歸大體平靜不同,此時的東陽南風狼煙四起的邊境,已然逐漸脫離了不少人心中的預料。
由歐陽慎統領的南風軍,在副官許振文的諫言下,浩浩蕩蕩地進軍了東陽邊境的扶桑城。
原本幾乎稱得上是所向披靡的南風軍,在扶桑城中卻受到了不止於東陽鐵騎,甚至包括了扶桑城眾的拼死抵抗。
“禮儀之邦,戰爭之事不及百姓”原本是歐陽慎自小在司理局所受的教導——夫子有言,唯有如此,方可成為廣受愛戴的明君。
這一點,歐陽慎一直牢牢地記在了心裡,也是儘可能地身體力行著。
對此,縱是以許振文為首的經歷過大小戰事的一應將領心中其實並不贊同,但無奈勸說無果,便也只能依著歐陽慎的命令照辦了。
然而,自詡“近聖人明主之道”的歐陽慎,卻因實戰經驗的不足而忽視了兵法中最重要的一點——兵不厭詐。
東陽軍如今雖仍未派大軍應戰,軍情緊急,僅是抽調了扶桑城附近幾城駐守的鐵騎兵卒支援。不過,這支臨時統合的東陽軍卻是由常年領軍駐守的大將軍孔鴻烈所帶領。
身經百戰對各種戰局反應尤為機敏的孔鴻烈,當即就想到了一個以少勝多的突破口——他讓不少士兵假扮成百姓的模樣接近南風軍,暗地裡將其糧草偷了小半,燒了個大半,打得南風軍一個措手不及。
由是,雖然許振文和其他將領在大軍營帳中不斷地痛罵著孔鴻烈的無恥,但也並沒有改變如今深入敵境的南風軍身處被動的事實。
古法有言,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足以見之糧草之重要性。
短短几日間便由儲備充盈變成了僅餘不過一週的存糧,難免導致南風軍軍心動盪,對於此,以往盡是“紙上談兵”而未付諸實戰的歐陽慎在後悔之餘,也是迷惘了前程。
一連幾日,已經不乏南風士卒不聽軍令,在扶桑城的百姓家中強取豪奪了。
然他們酒足飯飽地回營後,自也免不了自家統帥的一番厲聲呵斥,甚至於軍法“教育”。
“殿下,如此下去不是辦法啊!這因著先前一次性帶了不少軍糧,下一批至少得半月後才能送來。如今存糧不足,您還不許手下的將士們在城中搜羅些,難不成還讓我等就此餓死不成?”
“這恐怕會淪為天下的笑柄了,咱們南風軍出征的將士犧牲不是戰死沙場的,而是因為沒有糧食餓死的!”
在第三十五個手下因去扶桑城百姓家中搶了一隻燒鵝,一疊青菜和幾碗飯回到營帳中被杖責了三十大板後,許振文終於忍不住來到了歐陽慎跟前進言。
看著歐陽慎糾結而略顯鬆動的神情,許振文又道:“再說了,咱們的人都快活不成了,殿下還管別家的百姓作甚?南風軍不也是南風的百姓?如今首當其衝不該是保好咱們南風的人麼?”
許振文是個粗人,說到後來情緒難免激動些,嗓門也有些壓不住了,如“人間嗩吶”般的聲響震得歐陽慎耳根生疼。
但現下歐陽慎亦是知道自己的處境的,不少士兵對自己的治軍都心存怨言,得虧手下幾個副官統領心思不變,才能讓他穩在了將軍的位置上。
如今雖是對許振文的態度感到些許不滿,然他也未表現出來,只揉了揉耳根處,閉上眼思索了片刻,才緩緩道:“許將軍說得也在理,但是……本宮自小研讀兵法古籍,一軍之中,但凡強搶屠戮之風過剩,無論其曾經何等地所向披靡,終非正義之師,必然會有大敗的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