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不聽話,幹脆連國君一起推掉,比照歷史上三家分晉,幾族共治。
徐穆心眼壞,說話還是有點道理。
只要百姓吃得飽,穿得暖,誰管坐在王位上的是誰?
“伯安,且附耳。”
隊伍裡得用的文官太少,王伯安不缺才幹,只缺機會,用對地方便能發光。
“本官想著,日後我等需如此如此。”
羅欽順的聲音越來越低,王守仁的表情變化越來越快。
末了,一句“為黎庶安寧,天子必當歡喜”,王守仁“砰”地拍響桌案,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
幹了!
接下來幾日,朝鮮官員發現上國來使態度更加和藹,時不時在驛館舉行文宴,吟詩作畫,賞賜金銀,待客態度簡直可以用無微不至來形容,往使臣居處往來的官員,登時多了一倍不止。
來往愈頻,羅欽順的計劃開始慢慢成型。
大網張開,眾多官員自願投入其中,互相聯絡,送出厚禮,只為見羅欽順一面。
地小國窮,金銀短缺,好在不缺寶山,野參成捆。
不過五日,送來的人參,足夠太醫院用上百年。分給朝中文武,完全可以一人一支。
羅欽順再不經意地表示朝鮮的稻穀吃完可真是口齒留香,令人生津。
欽差官船,每日吃水都在加重。
漢陽城內,暗潮湧動。
景福宮中。
風韻猶存的王大妃看著不遠處嬉鬧的幼子,神色隱有掙紮。
司諫夫人察言觀色,再添一把火,“大妃,王世子心胸狹隘,即便大妃撫育他成人,大妃畢竟不是親母,如今他未登王位罷了,若是登了王位,焉知日後不會有災禍?”
“可……”
王大妃依舊不能下決心,“本宮自他三歲撫養他,看著他長大,為他娶妻,他從無忤逆之舉。”
“那任士洪又是如何入了他的眼呢?”
見大妃遲遲不應,司諫夫人眼神一轉,忽然道,“大妃,我等也不願為難大妃,明日,會有朝官提議,尹氏雖為廢妃,但為王世子生母,即便有罪,也該有諡號,大妃且看世子如何應對?”
“好。”
夜深,正伏在張氏胸脯上的李隆,忽然聽見悲悽的哭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