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列傳有載,羅欽順,泰和人。
弘治五年,舉鄉試,學大進。
弘治六年,會試得中,舉四名。
殿試成文,上嘉許,欽點一甲探花。
入翰林院,授編修,講習文華殿。
八年,勘察朝鮮,有大功,升侍讀。
後輾轉番邦,獻海外良種,積年輔政,比任開疆。
正德中,武宗嗣位,條陳海外三十策,與時任戶部尚書徐穆提請編撰海外典籍,開黎庶眼界,帝允之。
正德五年,以鴻臚寺卿入文淵閣,未幾,授文淵閣大學士,時人側目。
嗜番事,常經年不歸京,宅院破矣。
帝憐之,許其帶俸留京。固請辭,言“尚能飯矣,社稷需之,不敢懈怠。”
欽順有風儀,人以為龍章鳳姿。早年喪妻,不續。
武宗嘗戲曰,“君好顏,嵇中散不及,孤無姐妹,貌比洛神,憾矣。”
對曰,“臣無憾,得遇殿下,有良友,可比伯牙,生焉無缺,臣足矣。”
又五年,帝巡海外,順隨行。
又十年,以功封三等伯。
以病疾請辭,歸鄉立書院,組建船隊,教授鄉民子弟。
及逝,有番國三十六派員探視,歷數古今,僅一人矣。
順其行雖高,亦有疑其節者。猶以其媚言君上,每每出使,番邦驟起兵禍,更有顛覆番國社稷,更換主君之不忠之舉,彈劾譏諷者甚多。
順聞之,不以為意。嘗對友曰,酸子貌寢,妒心之重,婦人汗矣。
此外交名臣,比之藺相如亦不差矣。
然翻閱羅氏後人著書,部分學者對沈越亦起了興趣。
蓋因其親子留書中言,其父中探花後,與錦衣衛指揮使沈越兩情相悅,這才多年不娶。
然又有人言,錦衣衛指揮使沈越與太傅肖揚交情莫逆。有野史言,肖揚逝後,與沈越合葬,武宗特令三子裕王主喪事。
翻閱史書。
肖揚,弘治九年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