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言情小說>千年軍國> 第三十八節 美酒閑話(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八節 美酒閑話(上) (1 / 2)

在東方人的傳承文化中,有個字眼很難用簡單的文字或話語來解釋,那就是“義”。

在這間半是窯洞半是木樓的糊著窗稜紙只能半透陽光的酒館裡,老楊犒一共贊了羅開先兩句話,前一句話是“高義”,後一句是“老河西的骨血”。這樣的話外族人很難搞懂,但對於羅開先來說,前一句是贊美,後一句是接納與認可。這一點,即使他這個來自後世的戰爭怪物也能輕易而準確的領會。

千年的時光流轉,許多事物都在變遷,包括語言在內。

但是許多無聲存在的事物卻是自有傳承譜序的,比如說族群的綜合性情——這類說起來有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很少會有大的變革。事實上河西人的爽直脾性,直到後世都有所繼承。

作為正統的河西人,即便是來自後世的羅開先就是最好的例證。

與綏州的幾個老者一樣,他很好的繼承了這種性情上的特色,當然還有作為軍人的那種“寧在直中取,莫在曲中求”的大丈夫氣概。

這種性情或說處事風格的雷同,大大地提高了彼此之間的認同感。

當然,作為開始走向上位者狀態的羅開先來說,即便諸事並不如他所預料,他也不屑於用謊言來欺詐一些老人。

而對於綏州這些鄉老來說,高大健壯又有一班得力手下的羅開先變得沒有傳言中那麼神秘,反而倒像自家有所成就的後生子弟。

這種聞名不如見面的落差感,當然會讓他們覺得親近。

要知道,在這個紛爭的年代,能夠在綏州這種邊鎮活到諾大一把年紀的老家夥們,或許不是什麼頂尖的人瑞,審時度勢的本事估計已經融到骨頭裡了。歸根結底,這些老家夥可都稱不上甚麼老實本分的人物,誇張的一點來說是一群老狐貍也絕然不會有錯。

選擇與這樣的一群老家夥而不是趙宋的青壯駐軍打交道,羅開先的目的很簡單。首先是節省自己的時間與精力——那些邊軍或許懂得徵戰,又怎會清楚祭祀之中的學問?其次,羅開先想的是,透過接觸,可以更好的來瞭解時下這片土地上的風土人情——年輕人或許會因為情緒化而莽撞,這樣的老家夥可不會盲動,他們或許會因為年老而失於保守,但他們也可能意味著“老而彌堅”。

而且,同時有一點,這樣的老人們對世情的把握、對周圍人的影響往往是無聲而深沉的,對時局的掌控或說影響力,也更是潛移默化而又無處不在的。

最後的這一點,恰是羅開先最看重的。

於是,在交了怎樣籌辦祭祀事宜之後,這場在酒館裡面的會面並沒有結束,反而坐在一起閑談了起來,這氣氛也變得愈加熱情而濃烈。

綏州地處這時代的邊疆,卻依舊保留了正統的漢家習俗——分餐制的小桌而不是後世的大圓桌,擺了上來,酒家的掌櫃吩咐人送上了精心烹製的食物。

羅開先吩咐親兵搬上來一個過膝高的橡木桶,裡面是密封存置的希臘葡萄酒——這東西當初買了許多,如今還剩下有百多桶。然後在眾多老者的目光探詢中,朗聲說道:“諸位老丈,此為羅三自兩萬裡外之西秦帶回的葡萄酒,不似我東方釀酒甘洌,卻尤適合長者養生之用!”

“葡萄酒?來自西秦的?”撚著花白鬍須的楊犒同樣很好奇,忍不住嘆息道:“早有耳聞西人善釀果酒,三郎遠從萬裡之外帶回,路上定然不輕松!不過可惜老夫酒量有限,只能嘗嘗鮮,三郎你這手筆正對那個酒葫蘆的胃口!”

說著話,楊犒還抬手指了指一旁瞪著眼睛眨也不眨的紅臉老漢。

這老漢姓張,名繼堯,號酒公,年不過六旬,身材高大壯碩,他的臉上有個最顯著的特徵——紅鼻子,顯然不是風吹雨淋雪凍的,而是常年飲酒造成的,而且因為好酒,他的大名反而不如名號為人所熟知。

“十四!快回家找你九阿孃,把吾那套琉璃杯拿來!快點!”酒公張酒公吧嗒了幾下嘴,頭也不轉的招呼身旁的長隨晚輩,嘴裡吩咐道。

老張身後被稱作“十四”的晚輩長隨顯然是個機巧的,聞聽吩咐也不探問,低低應了一聲轉身就跑了出去,眾人表情不一,卻不約而同瞧著新鮮,沒人關注這類的瑣事。

過了一會兒,見羅開先的手下人把橡木桶上的軟木塞挖開,鑲上一個硬胡桃木制的小型水龍頭,張酒公轉頭向著羅開先問道:“羅家三郎,西秦人都是這般挑弄葡萄酒嗎?看著好精緻!”

因後世見識過太多的東西,身旁又有大把喜歡酣醉的戰友,所以羅開先本人雖不歡飲酒,對釀酒之類的工序卻不陌生,聽到這張酒公詢問,遂語調舒緩的解說道:“這酒是從西秦那邊一個叫做雅典的城市購得,這種木桶是橡木製作的,哦,橡樹和櫟樹很像,木質堅硬,不易翹曲,用之裝酒,不會有雜味,反而會混合木香……至於那取酒的籠頭,是羅三命工匠空餘所做,旨在防止倒酒時溢撒,或者沾染灰塵汙了酒液,豈不可惜?酒公以為然否?”

揀自己瞭解的用這時的語言講解了一番,羅開先心裡想著路上未曾找到紅橡樹那類的種子,否則在河西這方土地上培育一些高大的紅橡樹才是完美的景緻。

張酒公當然是猜不出羅開先心事的,待到聽這長人解說清楚,情不自禁地拍了拍手掌,“三郎好心智!俺老張一輩子好酒,旁事不清,但有一樣,今日能見如此精緻酒器,不虧此行!”

“你這酒葫蘆!羅家三郎請俺幾位過來是為議事,非是叫你品酒!”老楊犒盯著張酒公笑罵道,說罷手掌還在身前小桌上拍了拍,才轉對羅開先說道:“三郎莫怪,這酒葫蘆雖然貪杯,卻從不誤事,他家中有酒作、木作、石作方面的大匠。日後你那墓園需要建設,找他絕然不會有錯,至於工錢,依老朽來看,不妨折做酒水……這酒氣溫幽香,又遠路而來,想必價值萬貫,就以這酒做範例,只需十桶就足以支付建造百畝園林之費用!”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