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重甲的戰士配上同樣全身掛甲的大力士馬就是這個時代的坦克,直入敵群無可阻擋。兩方對比之下,大力士馬肩高一米八以上,配上同樣高大魁梧的騎士差不多有近三米,而比什凱克部落這方的馬匹多數是肩高一米六到一米七的草原馬,或許在耐力和馴服度上比大力士馬更好,但是沖撞起來根本沒法比,就像馬匹和驢子的對比一樣。
要知道可不是每個草原戰士都懂得騎射並且有一把好弓的,多數時候他們只是用長矛或者彎刀作戰,但這個又對上了老羅重騎兵的鎧甲——根本難以破防!
至於所謂的射鵰手則變成了笑話,老羅這種職業軍人對狙擊手的敏感度是鐫刻到骨子裡的,對遠端弓手的防禦沒有人比他更重視了,所以一旦發現有射鵰手的存在,群箭攢射是第一選擇,即便沖鋒時不方便覆蓋射擊,盔甲之類也足以防住所謂射鵰手的攻擊。
更何況老羅和他手下計程車兵中間並不缺乏射獵好手,並且他們還裝備了工匠們精心製作的優良弓弩。
比什凱克人的後營雖然有數百個彪悍的戰士防守,但是面對像坦克般沖鋒的重騎兵,他們不比羔羊的作用大,於是他們只能護著他們的主人或者貴族頭領逃竄。
只是倉促之間,哪裡逃得了?
在一眾“核心人物”像木柱或者像稻草一樣被砍殺或者射殺之後,整個比什凱克戰場變成了一面倒,到處都是像貓捉老鼠的遊戲。
不是這裡的草原人沒有血拼的勇氣,而是面對射不穿的鎧甲,沖不破的營壘,無法相比的坐騎,現在連同首領都沒命了,拼給誰看?
所謂兵敗如山倒就是這樣了,更不用說比什凱克這裡的家夥根本算不上兵。
這場如同兒戲一樣的戰鬥從上午開始都沒有延續到黃昏,整個戰鬥過程只持續了六個小時。
戰後整理與統計卻一直到第三天才結束。
整場戰鬥受傷的戰士有四千多人,不幸犧牲戰死的卻只有寥寥百十人。統計的敵人戰死者不下三萬五千人,之所以沒有準確數字,還是因為老羅這邊人手太少,無法控制住方圓二十裡的戰場。
繳獲之類已經很難統計,因為規格與門類實在龐雜。馬匹和駱駝的數量最多,足足有三萬多,其實如果不是隨著敵人戰死的馬匹,這個數量甚至可以翻一倍。
然後是各種武器,這個就比較雜亂了,牧民手工製作的、貴族手裡從別國購買的,來歷不明的,規格也十分雜亂,很多東西只是看著花哨,卻沒有多少戰士喜歡,於是這些東西除了少數精品被收藏作為戰利品,其餘全部分給了平民們,尤其是半大孩子們——作為練習用的玩具。
說起平民,這次戰鬥之前最緊張的是他們,戰鬥結束後最興奮的也是他們。
戰鬥剛結束時,有這樣一段對話。
平民接觸到戰鬥的時候,已經稱得上是尾聲了,這次戰鬥沒有平民犧牲,只有戰鬥時不小心受傷的幾十個倒黴鬼。老羅去看望他們的時候,恰好遇見倔老頭竇銑和大管家李軒。
“羅將軍,這是大勝啊!大勝!”倔老頭興高采烈的高聲大喊,身上的衣服有些血汙,但是臉上的鬍子都興奮的炸了開來。
李軒在一旁也是一臉的紅潤,雖然衣衫不整不見往日的雍容,滿是塵土還帶著血跡,但一雙眼睛卻神采盎然,“羅將軍,我們損失的人不超過二百個,敵人死了數萬,確實是大勝!”
“瞧兩位這副高興的模樣,可曾受傷?”雖然對這種戰鬥結果沒當回事兒,內心深處覺得打贏了這些所謂的草原戰士其實不值一提,老羅卻不能在別人高興的時候潑冷水。
“不曾,不曾,”竇銑道,“老夫還砍了四個葛邏祿人的腦袋!很多年沒這麼過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