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言情小說>千年軍國> 第五十九節 紛擾與商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九節 紛擾與商議 (2 / 2)

隨著對唐人營的瞭解增多,老羅對這位在平民中有著很大號召力的杜訥早有耳聞,赫爾頓和斥候戰士們彙集的資訊就有很多關於這位平民長老的。這位名字叫杜訥的長老原本是一位大匠師,擅長木工和金工,原本就在很多工匠中頗有威望,後來四個大家的長老們因為意見不統一,無法爭論出決策,於是在平民中選取了這麼一位長老,然後用投票制決定工匠營整體的發展思路。

這位平民中崛起的長老地位穩定後,卻並沒有靠向李張裴衛四個家族,而是非常明智的堅持幫助平民解決問題,在老羅看來,這位杜訥長老簡直是平民領袖的典型,即使在後世,這樣的人物也不多見。

杜訥是穿著一身工匠的衣服來見老羅的,當然不是那種滿身灰塵和油汙的工服,盡管他如今在平民中的地位很是超然,但仍沒有忘記自己本身的特長,他總是習慣的穿著原本的工服在各個平民的工坊走來走去。他的這種做法給了老羅非常好的印象,這才符合一位務實不忘本的平民領袖形象。

“歡迎杜長老,來到這裡就沒少聽說杜長老的名字。”老羅非常熱情的迎接這位主動上門拜訪的人物,任何時候,專注和敬業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

“多謝羅將軍,我也是沒少聽過羅將軍的事情。”杜訥對老羅的態度也非常滿意,這個時代的軍人給人的印象大多是粗暴野蠻而且傲慢的,很難令人相信這樣一個戰力非凡的隊伍他的首領居然很是開朗熱情。

“還是不要叫羅將軍了,我在家中行三,杜長老就稱呼我羅三郎好了。”老羅不是不喜歡將軍這種稱號,但是眼下不過百多兵,叫將軍就有些貽笑大方了。

“也好,我也不在乎什麼稱呼不稱呼的,羅家三郎,叫我老杜或者杜老大都成,城裡的工匠們都這麼稱呼我。”杜訥也不客氣,老羅的面相給人就是一副爽直的印象,透過瞭解,從稱呼上拉近彼此的關系也是好辦法。

“那就稱呼您杜老好了,我就是一個直脾氣的軍人,如有冒犯,還請杜老多擔待。”老羅很少說這樣謙虛的話,即使當初面對蒙巴薩崔範兩家的大家長都沒有這樣過。實在是眼前這位年過花甲的杜訥是個沒有什麼私心的人,值得他這樣尊敬。

“好!好!就這麼稱呼好了,”老杜很高興,稱老稱公這種言辭還沒有流傳開,但是中國自古以來“老”字就是一個恭敬詞,意思為長者,值得尊敬的人,唐代稱呼某某村老都是這樣的習俗,把老字放在後面也顯得更加恭敬,“我也是個直脾氣,如有言語冒犯,三郎莫怪。”

“好說,杜老這樣難得沒有私心的人,值得我這樣的年輕人尊敬,您也不必這樣客氣。”老羅同樣很高興,直脾氣的人大多沒有心底詭秘,他選的戰士就大多是如此性格。

“三郎,那我就不客氣了,我來的目的就是想問問,三郎到這裡究竟為何?”老杜覺得寒暄地差不多,直言不諱的就開問了。

老羅同樣喜歡開門見山的說問題,既然對方問了,他也就把在拜占庭巧遇李姌一行,然後約定回歸東方的事情大略講了一遍。這沒有什麼好隱瞞的,按照老羅的原本計劃,一切應該已經開始籌備了,但是沒想到李湛和張盧的私心這麼重。那將來就不要責怪他了,眼前這位杜長老就是難得的合作者,收攏本地的平民一起回歸甚至比招攬本地大族更為穩妥。屆時平民紛紛走失,牽連之下,看這些私心做崇的大家們如何反應。

老杜在聽了老羅的訴說後,反倒是陷入了沉思,“三郎,你對本地唐人的生活如何看?”

“說句實在話,杜老,本地唐人應該不超過五千戶吧?總人數也不過三四萬人,戰士又有多少?在這個地方,周圍都是異族,一旦他們起了貪婪之心,就是滅族大禍。”老羅不是危言聳聽,而是闡述事實,君不見,後世無論在南洋還是在北方雪原,華族的富裕都是異族搶掠殺戮的目標。

“你說的沒錯,希爾凡王室如今已經護不住我們了,阿拔斯人對這裡更是鞭長莫及,喬治亞人也不是什麼好東西,突厥人更是野蠻成性。四戰之地啊,四戰之地!”老杜能成為長老,自然不是隻知道看眼前的盲目之人,他只是還有些猶豫罷了。

“所以,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族群不夠強大,哪裡都是四戰之地,這類話老羅才不會說,他只是套用了孫子兵法中的想法,“杜老,只有回到東方,那裡遍地都是我們的族人,才可以讓族群擴大,不至於像現在一樣,好多男人娶妻都是麻煩事。”

“三郎你說的沒錯,不過,三四萬人,如何才能都遷徙到東方?路上的突厥人肯定會像草原狼一樣撲上來。”最後的半句話也是工匠營這麼多年始終滯留在這裡的根本原因,否則哪個人會不願意回到自己的家鄉呢?

“杜老,”老羅盯著老杜的眼睛說道:“如果我有辦法抵禦突厥人,還能讓這裡大多數的人回到東方呢?”

“你說什麼?真的可以?”老杜驚呆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