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這東西虛無飄渺,到底是啥誰都沒說得清過。但以前的聖人是可以推演感悟到的,用什麼推演感悟呢?用易!
在早先,幾乎所有華夏的領袖,本身就都是用易的大行家。
最早的伏羲氏創造先天易,神農氏擅用連山易,軒轅氏的推演法叫歸藏易,一直到周文王的周易,都是透過佔蔔問道,趨吉避兇,發展華夏文明。不光戰爭祭祀要用易推演,連政權繼承人這樣的傳續大事,都完全是忠誠履行佔蔔問道的結果。
但自從創立周朝的文王武王相繼去世,武王的弟弟周公執政推行周禮,王位的繼承就再也沒有用過佔蔔,而是開始推行嫡長子繼承製。
同時,之前所有的傳承易的典籍就都神秘失蹤或者被篡改了,也就再無人能感應到道的軌跡。
廢易去道、推行周禮時,與周公同為輔臣的姜子牙好像與周公起過爭執,但終究違抗不了身為王室、大權在握的周公,只好閉口不言,卻在後來廣收門人,傳授各人各法。
到了周朝後期的春秋戰國時,真易已失傳了很久,而得到姜子牙傳授的門人卻形成了道家、兵家、法家、縱橫家等各個學派,更有崇拜周公的儒家,推行兼愛、善於制器的墨家,善於耕作養民的農家、依附於王權的名家雜家等。
之所以會形成各家之說,是因為沒了真易之後,再沒人能導引天道原力,以前上古的各種移山填海的法術也都日漸式微,而一些透過各種傳承還有些修為的修士卻又幾乎同時感應到天地間的大兇險。
還好人是有智慧的,雖然沒了天道原力,但是修士們無意中發現,透過蒐集百姓的崇拜信念可以聚成念力,如果原力能施展出的法術境界是十成,那麼念力能驅動的效果最多隻有一成,也就是十分之一。但是,聊勝於無啊。就是不知道憑借這十分之一的神通,能不能尋得道果,抵禦那天地大兇。
為了爭取百姓蒐集念力,修士們漸漸形成各家學說,用以廣收門徒影響世人,各家雖然修行方式各不相同,但對於修行境界的評定卻是一致以念力的接納水準為標準。這就要說到道痕了。
拜入各家門下進行學習的並不算修士,只能算入門,所以叫做門人。
只有深通各家精義,並在額內形成道痕的,才算是真正開始修行。道痕起初都極小,只能接納一兩個念力,也就是一兩個百姓的崇拜信念。但隨著修行的精深和念力的不斷吸納與使用,道痕也會漸漸成長。而能驅使的念力越多,施展出的深通也自然越強大。於是道痕的念力容量就成了各家修行的標準。
能接納十人念為士,能接納百人念為師,能接納千人念為大師,能接納萬人念為宗師,能接納十萬人念為大宗師,能接納百萬人念為天師,能接納千萬人念為天尊。
南方聽得有趣,問無根上人現在是什麼修為,無根上人告訴他已經能驅使兩萬多念力了,妥妥的道家宗師。南方看師傅略帶小傲嬌的表情,暗自揣測這宗師應該在現在的修士裡也是很牛叉的水平了吧?
南方陪著笑臉道:“那個,師傅啊,您看您說了這麼多,到底啥時候開始教我修行啊?有沒有什麼秘籍啊法寶啊什麼的,要不要隨便給我十來件先?”
無根上人笑道:“咱們道家修行並無典籍,只需清淨本心、觀想三清即可,待三清賜下文字感應,自會有相應神通顯現,不需硬記苦學的。以後感應到的道德真經文字越多,所掌握神通也就越多越強,而掌握並不代表你能使用,還需要你以後多多吸納念力鍛煉道痕才可駕馭。”
南方表示理解,如果念力是汽油,那就是道痕是發動機,汽油是需要去向百姓蒐集的,發動機卻是需要鍛煉的,練好了可以從1.0排量升級到3.0甚至6.0.而法術神通就是交通工具,有了1.0的發動機和汽油你就可以開qq,有了6.0發動機的就可以開悍馬。發動機再大些是不是有航母可以開捏?南方無比希冀的琢磨著。
南方還是心癢癢:“師傅啊,那天你把我忽的一下,就從廣陵兜來茅山,那是什麼法術啊?我要修習到什麼地步能學會撒?”
無根上人微笑道:“兜你的不是法術,用的是墨家制的法寶墨兜,但幾息之間瞬行百裡,確實是我道家的神通,乃是九字真言中的行字決,待你道痕修至千人唸的大師時,便可禦使了。”
南方恍然大悟,隨即豔羨不已,想著自己以後一跺腳瞬息百裡的樣子,實在帥的精彩啊,嘿嘿。
無根上人的笑容背後,卻是滿心苦澀,說的輕巧哈,驅動墨兜裝人是需要消耗念力的好不好,運用行字決趕路是需要消耗念力的好不好,兩樣加起來耗去了整整一百多念力,想想都心疼。一百多人的信念啊,這得收集多久啊。。。。。。
什麼?為什麼一見面就非要花念力使神通,將這小子帶來茅山?還不是為了用法術神通震住他,將他引入道門麼?
你以為天生道痕是大白菜麼?普通人若向往修習,聰明堅毅可得入門者,可以說是百裡挑一。而這百裡挑一裡中能有機緣修成道痕的,又是百裡挑一,就是說,一萬個想修行的凡人裡,最終能順利修行出道痕的,就那麼一個。至於天生道痕的,無根上人連聽都沒聽說過好麼。
偏偏這小子身上半點修為都無,卻天生眉間道痕深蘊、含而不露,如果不是自己前兩年終於修到宗師,而且道家本來就有觀人氣運的神通,只怕是錯過了這樣的絕頂修行奇才。
還好結果是好的,雖然花了點念力,但終於將此子唬住,順利收於道家門下,難怪無根上人這幾天總是笑眯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