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啟徵一步一步,腳步沉穩而有力,踏出了通道,瞬間,光芒籠罩而下。
他不禁微微眯起雙眼,向上望去,燈光璀璨,光塵飛舞,映入他的眼底,亦是流光溢彩,幾乎耀花了他的眼。
……
趙啟徵一身鴉青色直裾深衣,絳紫衣緣,玄色腰帶,其上竟用暗銀絲線繡出了一副壯麗雄奇的山河圖,線條簡單,重神略形,卻氣韻盎然,一派蒼莽之氣撲面而來。
衣擺上同樣是暗銀的絲線,卻繪出了一隻栩栩如生的麒麟瑞獸,腳踏祥雲,仰天嘶吼。
而趙啟徵腰帶下方垂落的一塊色澤嫣紅的玉佩,細細看去,卻正是一塊麒麟玉,也是腳踏祥雲,仰天嘶吼的造型。
凜然生威,一派正氣。
……
“錚~”琴音響起,趙啟徵的演奏開始了。
曲目——《古風操》。
……
《古風操》,早期文獻失載,據說與周文王有關。不過此說尚無確證,其樂譜最早見於明代朱權《神奇秘譜·太古神品》。
此曲的內容,朱權《古風操序》認為是贊頌遠古人民過著“甘食而樂居”、“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的生活。
歷史上的商周之際,政治腐敗,社會動亂。周文王作《古風操》以啟發和鼓舞人們為反抗黑暗的殘酷現實而努力。
《古風操》作為這種社會理想在音樂創作中的反映,其社會意義也在於此。
……
《神奇秘譜》解題雲:臞仙曰:是曲者,古曲也,文王所作。其為趣也,追太古之淳風。謂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
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其俗也,熙熙然如登春臺;以道存生,以德安形。其民甘食而樂居,懷土而重生,形有動作,心無好惡。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無有好惡,無有嗜慾,此太樸之俗見於世也。
《琴苑心傳全編》後記雲:茲集選載曲操,文理精密,有起有承,有正有引,有呼喚,有照應,有過節,有頓,有放,有收束,首尾前後,緩急輕重,位次佈置,井然不紊,學者切不可輕為改節換句,一有差失,迷謬甚矣。
……
趙啟徵右手從七絃到二絃連續剔過,滾二絃,同時左手從下往上,向本位音滑奏,作上滑音“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