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心齋琴學練要》言:陵谷變幻,隱遯甘心,毛敏仲之所以作是操也,松壑作伴,風月可人,樂乎天命複奚疑?
《天聞閣琴譜》的記載與《神奇秘譜》類似:毛子所作也。與世相違,弗牽塵網,大山為屏,清流為帶,天地為廬,草木為衣;枕流漱石,徜徉其間,真乃樂天安命者也。音高而潔,有放蕩中流之意。高弦下指,必要老幹沖足為妙。
《樂仙琴譜》曰:按斯曲乃宋毛敏仲,因見山居趣味澹然,與世兩忘,至若山月江風之景,鳥啼花落之音,此皆取之無禁,用之而不竭者也。鼓是曲者,當知樂夫天命矣。
……
琴曲以以大九挑四、中九勾一的打圓開始,謝清靈重重彈之,會場漸漸淡去,一個深山空谷逐漸現於眼前,遠離塵囂,幽寂清遠。
定睛望去,有草屋一間,彷彿幽人的棲息處,靜謐,無塵。隱約間,似有山風蕩蕩,虛谷傳響。
謝清靈剔五四兩弦,輕彈上滑,縹緲的雲氣在山間穿梭遊蕩,幾分朦朧與虛幻。
咦?豎耳聆聽,幽人吟嘯山間,彈琴作歌,好一派自在無憂。
此時此景,幽谷深澗、雲煙四合,眾人不由得信步悠遊於其間,看長風穿林,且吟且醉。
琴音一轉,又是打圓,山谷裡岩石崢嶸,更添幾分孤高曠遠之意。
岩石沉默,草堂寂靜,幽人高臥床榻,氣息綿綿,神與物遊,窗外松風隱隱,幾分悠遠,幾分颯爽。
幽人臥空山,
四季對雲煙。
長風自來往,
相伴有松泉。
琴曲由徵調變成宮調,氣息隨之一轉,變的更加綿長細微,在場眾人與幽人一起沉醉於這難得的神清氣明中,只覺身心陶醉,暢快不已。
睜眼望向窗外,大山如屏,意象蒼茫,琴曲又回到了徵調,氣息稍稍急了一點,山崖絕壁、跌宕生勢,滿谷松風、濤聲不絕於耳。
謝清靈再一個打圓,琴曲進入高潮,氣息變緊,連續兩句幾乎相同的句式,彷彿自問自答,把琴曲的情緒往上推。隨後,琴曲又遊離到徵調,在兩句長長的詠嘆之後,一切又沉入到虛谷的回響之中。
琴曲進入後半段,謝清靈面目端肅,下指蒼勁有力,取音勁健沉逸,力透琴面。前兩節旋律,前一節松,後一節緊,相為呼應。一片霧嵐暝色緩緩浮現,襯得山谷越發渾穆蒼古。
而幽人依然在其山居的草堂中臥聽松泉,枕石待月。
最後的尾聲,明亮的泛音清越悠遠,深山空谷、草堂幽人等一系列景緻物象,都逐漸消失在一片蒼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