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學初津》中有言:“曲為武陵仙子所作。採五知齋譜中,其指法音節抑揚起伏,超乎各譜之先,蒼古如黃冠羽服,和平如佛曲仙歌,溫厚如春靉靆,幽靜如秋月澄波,轉折如流水瀠洄,清圓如仙露明珠,若細味之,尚不止此養心樂志之音也……”
林漠手臂舒展,手腕下沉,手指靈活,優雅寫意。琴音淸渺窈冥,恍惚間眾人似見到一寬袍廣袖的背影,大風獵獵,衣袂紛飛,就要乘風九天,扶搖而上,真是“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又有《五知齋琴譜》言:“琴中奧妙,恆多不得其旨,深若淵海,理若太素。如商角音,有昭君怨,神化引,昭昭吟,莊周夢蝶,長清短清等曲。惟羽化又為五大操之一也,可以養心樂志,反其天真。五段至廿三段,句句仙音,聲聲佛曲,聽之者,無不暢意,奏之者,飄飄欲仙。其聲高,若崇山之相映,而巍巍在望。其聲低,若流泉之嗚咽,而響滴涓涓。吟猱之圓,如珠之走盤,無所定擬……”
......
於是,金陵民俗街便出現了這麼一幕奇景:街上他出仍舊熱鬧非凡,年假臨近末尾,走親訪友都已完成,大家都選擇出來走走、逛逛,高談闊論聲、討價還價聲、嬉笑打鬧聲回蕩在大街上,不絕於耳,但唯有一處卻迥然不同,那裡人頭攢動,卻靜默無聲,明明是在同一條大街上,卻像身處兩個世界一樣。
自然有好奇之人上前打探,卻見那裡圍觀之人俱是一副心神俱醉、恍恍惚惚之態,輕聲詢問之下竟無人有反應,待其想加大音量之時,耳朵卻捕捉到隱隱約約的琴聲,於是凝神細聽,沒一會兒,臉上也呈現痴痴然的表情。
於是乎,圍觀者越來越多,直到後面的人再伸長耳朵也聽不到什麼聲響才作罷,但有些好奇心重的人即使聽不到裡面發生了什麼,還是徘徊在一邊,想等等看是否會有什麼新的發現。
外界的一切自然與林漠無關。林漠撫琴,從來都是全身心投入的,與琴曲合二為一,沿著旋律的脈絡,體會琴曲的感情,參悟作曲者的思想。
琴聲清逸幽遠,徐徐嫋嫋,飄散在空氣中。此時天色有些陰晦,暮色四垂,琴曲也已進入尾聲。
“錚~”一聲清音杳渺悠遠,惚恍窈冥,“浩浩乎如憑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
琴曲結束,久久,眾人才恍然回神,“呼~”不禁長長吐出一口氣,之前聽得太入迷,都下意識屏息凝神了,生恐驚擾了仙人,現在漸漸回魂,大街上的喧鬧氣氛飄蕩過來,似乎又把他們都拉回了俗世,讓眾人悵然若失之餘又有些不知今夕何夕的茫然之感。
“啊,仙音啊,實在太好聽了!”
“老頭子沒什麼文化,說不出什麼一二五六來,但這首曲子真是好!”
“媽了個巴子,老子都以為自己要成仙了!”
“啊!琴仙啊,真是太帥了!”
“好聽,好聽,真是太好聽了!”
……
終於回過神的眾人立馬爆發出了巨大的聲浪,各種溢美之詞不要錢地往外吐,還有因為情緒激動忍不住爆粗的、還有犯花痴的、語無倫次的,眾人都拉著身邊人,也不管認不認識,一股腦地發洩自己的無法平靜的亢奮之情。
原先口吐惡言的年輕人神情也有些飄忽,回過神後,臉色已經黑如鍋底了,真是丟臉丟大發了,但是現在也沒有人在意他了。他們一群人面面相覷,驚詫、驚豔甚至不敢置信,怪異到有些壓抑的氣氛圍繞在他們之間。而眼鏡青年儒雅親和的臉有一瞬間的扭曲,雙手不禁握成拳,指甲深深掐入了掌心,卻又很快松開,但掌心已有淺淺的指印,銀邊眼鏡後的雙眼透出深深的嫉妒,猶如噬人的惡獸,眼鏡青年微垂下頭,斂下了這陰狠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