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言情小說>琴道獨行> 第十三章 二賦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三章 二賦 (2 / 2)

於時直木先摧,曲蓬多隕,

眾芳摧而萎絕,百卉颯以徂盡。

未若茲草,淩霜自保,

挺秀色於冰途,厲貞心於寒道。

琴音遽然轉低,無限悵惘之意慢慢從心尖滲開,逐漸蔓延至身體每一處。縱有萬般不甘又如何,“草木秋死,松柏獨存。”“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才是世人的認知。冬草最初有多希望得到世人的認可,現在就有多失望。琴聲沉鬱,終化作一聲長長的嘆息。

已矣哉,徒撫心其何益?

但使萬物之後凋,夫何獨知於松柏!

林漠猛然一個撥弦,如最後的吶喊,嘆息著自身的悽苦和世情的薄冷,終究化為無奈的灑脫,只能寄希望於幻想,近似發洩,明知不可能還忍不住希冀。

琴曲終了,冬草孤傲卻透著深深的落寞的身形猶在眼前,耳邊似乎還能聽得到冬草自嘆自憐的呢喃,回蕩在心間,久久不散。

林漠微微仰頭,深深吸氣,又緩緩吐出,淺淺的白霧在眼前漂浮,偏頭看向窗外,驚訝地發現窗戶已附上一層冰霜,折射著幽冷的光,透過朦朧的窗看出去,鵝毛大雪紛紛揚揚,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天地一色的壯麗景色讓人的心胸也開闊起來,純白無垢的雪覆蓋了一切的塵世紛擾,還世間一個清白人間。

林漠呆呆欣賞了一會落雪,波瀾起伏的心漸漸平靜下來。這時管老的另一首古琴曲浮現在他的腦海裡。這同樣是管老根據一篇賦創作的同名古琴曲。曲名——《秋蘭賦》。

原文《秋蘭賦》是清代詩人袁枚寫的一篇詠物抒情小賦。文章先寫發現蘭花的經過,然後代蘭花擬言,寫蘭花之情操;接著寫作者移蘭入室、倍加珍愛,襯託蘭花品格的高潔;再接著正面謳歌蘭花的“晚景後凋,含章貞吉”的品質;最後,以四言詩作結,寄寓作者的感慨。

這篇小賦作者透過贊美蘭花不以豔色媚世,徒以幽香怡人的高尚品質及蘭花的清幽高潔、淩寒獨秀的品性風貌,寄託了作者潔身自愛、超塵脫俗的人格追求及清高自持的處世思想。

空曠安靜的琴室再度響起幽幽琴聲。恍惚間似有秋林空寂,百草凋敝,好像有縷縷幽香從林中傳來。暗香湧動,彌漫在衣襟,繚繞於鼻端,聞香求源,似從不知名的遠方而來,纏綿與此處,若隱若現,沁人心脾。

秋林空兮百草逝,若有香兮林中至。既蕭曼以襲裾,複氤氳而繞鼻。雖脈脈兮遙聞,覺熏熏然獨異。予心訝焉,是乃芳蘭,開非其時,寧不知寒?

琴聲忽起波瀾,繃緊的琴絃有幾分緊張之意,流露出絲絲疑惑,寒天已到,為何蘭花還在開放?於是分枝拂葉,順著地埂而行。琴音幽亮明快,幾分喜意流瀉而出。“我在這裡。”彷彿能聽到蘭花如是說,縱以謝了一半,枝條秀挺,花瓣修長,微微垂下,有幾分黯淡,卻姿態優雅地半斂著,仍不失風骨與期待。等待有心人的賞識。

於焉步蘭陔,循蘭池,披條數萼,凝目尋之。果然蘭言,稱某在斯。業經半謝,尚挺全枝。啼露眠以有待,喜採者之來遲。茍不因風而棖觸,雖幽人其猶未知。於是舁之蕭齋,置之明窗。朝焉與對,夕焉與雙。慮其霜厚葉薄,黨孤香瘦,風影外逼,寒心內疚。乃複玉幾安置,金屏掩覆。雖出入之餘閑,必褰簾而三嗅。誰知朵止七花,開竟百日。晚景後凋,含章貞吉。露以冷而未晞,莖以勁而難折;瓣以斂而壽永,香以淡而味逸。商飆為之損威,涼月為之增色。留一穗之靈長,慰半生之蕭瑟。

林漠彷彿化身為那採摘者,摘下那朵即使風寒霜冷,仍舊倔強地開著的蘭花。心下歡喜,於是小心照料,細心呵護。先放在明亮的窗臺前,好朝夕相伴,又擔心蘭花葉薄難禁秋霜,莖少枝單易生病,於是又移至飾玉的幾案,用繡金的屏風圍蓋。仍時時憂心,經常利用進出的一些暇餘,掀起圍蓋來再三嗅聞,香味雖淡卻怡人。心下早已知曉蘭花的枯敗,不曾想這蘭花竟連續開了一百日,仍精神內斂,不稍鬆懈!

予不覺神心布覆,深情容與。析佩表潔,浴湯孤處。倚空谷以流思,靜風琴而不語。歌曰:秋雁回空,秋江停波。蘭獨不然,芬芳彌多。秋兮秋兮,將如蘭何!

琴聲錚錚,曠逸悠遠,似有歌聲從天邊傳來,“……秋啊秋啊,你能拿蘭花怎麼樣呢……”縈繞耳畔,經久不散!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