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非並不答話,他深吸了一口氣,問到:“楊亦,你也上過初中,可記得有一位詞人,叫辛棄疾?”
楊亦做了一個吐血的表情,說道:“現在什麼時候了,難道你要跟我附庸風雅,吟詩作對?”
張非笑了笑,扶了扶眼鏡,緩緩的開始講述。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號稼軒,濟南府歷城縣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
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jx安撫使、fj安撫使等職。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後,相繼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病逝,享年六十八歲。後追贈少師,諡號“忠敏”。
辛棄疾一生以恢複為志,以功業自許,可是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但他恢複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
在退隱之時,辛棄疾曾做有一首詞,詞牌名為《山鬼謠》:
雨巖有石,狀怪甚,
問何年、此山來此?
西風落日無語。
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
溪上路,算只有、紅塵不到今猶古。
一杯誰舉?
舉我醉呼君,崔嵬未起,山鳥覆杯去。
須記取:昨夜龍湫風雨,門前石浪掀舞。
四更山鬼吹燈嘯,驚倒世間兒女。
依約處,還問我:清遊杖履公良苦。
待萬裡攜君,鞭笞鸞鳳,誦我《遠遊》賦。
石浪,庵外巨石也,長三十餘丈。
這首詞,大概講述的,是辛棄疾酒後看到一個好像羲皇的人,站在山巔,然後好像是喝多了,感覺忽然風雲變色飛沙走石。
整首詞都寫得詭異奇特,用了
問何年、此山來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