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權傾天下之將門冷後> 第208章 一群助攻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08章 一群助攻 (1 / 2)

“別說是西秦暴政,三十年前的楚家軍不也是一樣麼?”褚洄難得的在眾人面前展顏露出了一絲微笑,面對著大殿正前方的曾後。其餘百官皆立於他的身後看不清楚他的表情,只有曾後注意到,那笑意並未達到眼底。

他話音剛落,整個大殿就瞬間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之中。

沒有人敢當著這麼多人的面提及三十年前楚家的事情,尤其是在先帝和曾後的面前。

楚家的事情就彷彿是一件塵封已久的禁忌,就連想到也要掂量掂量是否有那個資格有那個膽子來想。誰都知道楚家在三十年前,就好似今日的曾家一般的炙手可熱,與曾家不同的是,楚家天生就是將門世家,從開國時期就跟著太祖南征北戰的打天下。可以說如今的大燕是楚國公的父輩祖輩陪著太祖一起打下的,在後來楚國公更是和高祖兄弟一般的存在。

可就是這樣的有功之將,大燕的頂樑柱,在昭陽帝的猜忌之下起了反心,私通外國,意圖謀權篡位。

曾後的表情煞時變得冰冷,目光灼灼的盯著褚洄,朱唇微啟:“褚將軍這話是何意?”

“沒別的意思,你們不覺得很像嗎。”褚洄懶懶的笑了聲,“當年不也是有謠傳說楚國公一家和楚家軍無辜,咱們大燕朝廷力排眾議掌握了楚傢俬通敵國的罪證,先帝更是以雷霆手段清掃了所有異言麼。本將軍只是覺得太後可效仿一二,同樣如此處理這次的事情,用不了多久舉國上下就只會傳頌太後娘娘的舉動,歌功頌德了。”

曾後的臉色愈發的難看起來,她一向拿捏不準這個少年成名的將軍。

從前入京拜將時見他沉默寡言,並沒有放在眼裡,現在當真是越看越覺得棘手,越來越不在掌控之中了。當初解決了楚家的事情,和豫王鬧的天翻地覆,想著給他點甜頭示好拉攏一番才會毫不猶豫的將那少年封將,如今想想真是悔不當初。

既沒有拉攏到豫王,反而跟他的關系還是十年如一日的糟糕。不,是三十年如一日才對。

殿上眾人大氣都不敢喘一聲,當初楚家的事情確實異議非常。和現在的曾家不同,幾十年前朝堂之上的官員著實都是萬分佩服楚穹蒼將軍的為人,而不是曾家這樣各種無恥的威逼利誘。即使當初有不喜歡楚將軍的官員,也多是覺得他過於耿直霸道,性子不夠圓滑。

可是就是這樣的一位忠臣良將,出人意料的作出了勾結番邦外國的舉動,還被人從府中搜出了書信的證據。

昭陽帝以利疾手段收拾了楚家,斬了百萬楚家軍,當然是免不了各路不服的人。可試圖幫楚家說話舉證的官員是貶的貶,死的死,燕京朝堂大換血,如今還在位的除了當年一些不問世事的老官,也就是什麼都不知情的新鮮血液了。

看看昭陽帝的親弟弟豫王,不也是毫不留情的就被昭陽帝貶去了隴西苦寒之地,以至於三十年都沒有歸京嗎?

褚將軍這番話看似是在貶低楚家,實則更是在挑釁曾後與先帝。如今還敢當著曾後的面提當年楚家之事的人,只怕就連齊王康王兩位王爺都不敢這麼做。

曾丘雲眯眼看了看褚洄,他心中微疑,有些吃不準褚洄說這話的用意。

他到底是真的隨口一提,就為了阻止這次科舉謠言事件的血腥案發生呢,還是想借故提一下當年楚家的案子?

當初隴西一位少年猛將入京封帥的事情,轟動了整個大燕,他們自然是不可能不追查褚洄的底細的。曾家有懷疑過褚洄的來歷,不過當初的廢後楚氏一直到打入冷宮都被證實過未懷龍子,那就不可能是楚宓的兒子,不可能是先帝的血脈。可楚家除了楚宓這一個女兒以外又沒有過別的子孫,若是說是某位重要將官留下的子嗣,倒是有些說得過去。

曾家著實費了一番功夫探查,可的的確確查出褚洄是隴西一年旱災死去的農戶家的兒子。連官府的姓名登記造冊都清晰可見,蕭天鳴見他可憐才收養了他,跟楚家軍的案子確實沒什麼關系。

那難道褚洄說這些話的用意,都是來自於蕭天鳴的授意不成?

曾丘雲心思活絡的轉動著,努力的排查思考有關褚洄的一切,並未注意到朝堂之上的其他問聲。

榮老大人聽了褚洄不三不四說的話,當即皺眉反駁道:“褚將軍此言差矣。先不論當年之事到底如何,時代在進步,百姓的觀念也在改變。若這次會試的案子若是同當年一般處理,非但不會有人誇獎陛下和娘娘,反而會覺得大燕朝廷無作為,濫殺無辜,掩蓋真相!”

“哦?那依榮老大人所見,應當如何呢?”褚洄好脾氣的笑了一聲。

“依老臣所見,此次事件應當以疏通安撫為主,切不可一味的堵著悠悠眾口。要知道三人成虎,堵不如疏,千萬不能寒了天下百姓的心,讓百姓覺得我大燕朝殘暴不分是非才是。”榮老大人當年不過是個翰林院的小小編修,自然在楚家的案子上說不上什麼話,也就安然的儲存了下來。但是以他耿直刻板的性子,要讓他由著曾家將皇城外那些反抗有異議的百姓殺個精光,那可就是觸了他的底線了。

葉挽聽他們一老一少這麼一本正經的對話,差點就沒笑出聲來。

早知道褚洄不是什麼好東西,這次竟然連榮老大人也要利用。榮老大人這麼多年能做上太子太傅全靠真才實學,可以說是天下文官中的楷模了,有他幫忙說話,曾後就算心裡不願意也不得不順著各眾清廉文官的意思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