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雙搖頭:“但我知道,網站的套路就是不停推出各路會員頭銜,引導使用者付費以解鎖新內容,免於廣告騷擾,但實際上網站仍然會違背承諾。就好像遊戲打怪一樣,升級了之後,怪物也在升級,就是讓你去氪金。”
“你也打遊戲?”
“這不用打遊戲也知道,不然怎麼玩下去。那這家呢?”
“不一樣,它的收入結構與成本結構正好錯開,這家公司在內容上投入重金吸引使用者,卻不太指望使用者為此買單。”
“哦?”
“先看它的成本結構,一季度有8.8億元被用遊戲分成+直播分成,這項支出是17億元。除此之外,6億元營銷費是第二大成本。”
“在收入結構上,23億元營收卻主要由另外兩部分構成——11.5億元的移動遊戲收入,和7.9億元的直播及增值業務收入。”
林昭自己也倒了一杯牛奶,跟著對面喝著:“你有沒有在這站上花過錢?”
林雙搖頭:“還真沒有。”
林昭這麼一說,他就有感受了。
好像對於如何賺使用者錢這件事上,小皮站不是特別“積極”。
無論是移動遊戲、直播打賞、大會員還是“充電計劃”,也就是向up主打賞,均屬使用者自發行為。
手遊可以不下載,下載了也可以不充錢;直播打賞和充電打賞不必多說,全憑個人意願。
大會員付費服務功能又相當雞肋,由於站裡大部分內容由使用者提供,非會員使用者的使用體驗基本不受影響。
去過的人都知道,如果不發彈幕和評論,你甚至不用註冊賬號。
“這個商業模型,負責使用者增長的匯入口非常寬,用於盈利的匯出口非常窄。匯入口與匯出口在吞吐量上的巨大差距,好處是在不傷害使用者體驗的前提下,慢慢培養深度使用者的付費需求。”
林雙聽起來,感覺像是靜靜給的幻境。
“壞處是...錢來得不快?”
林雙並非對商業一無所知,卻不覺得在這方面的知識量超得過林昭,至少說到什麼財報資料,林昭能隨口即來,他不行。
林昭點點頭,有意科普:“別的那幾個站,使用者與其說在購買服務,不如說在直接購買內容,它們只承擔了播放器功能。
之前也是這樣,因為對華爾街而言,高質量的使用者增長,比快速取得盈利更加重要,這也是它家雖然虧損卻能值百億美金市值原因。而且使用者非常年輕,年輕意味著未來可期,當然也意味著消費的活力。包括它本來就是國內最大的二次元集中地。”
“但是,”
“以內容為生的網站有很大的智慧財產權風險,而且這裡還有很多營銷號,甚至網站方面都有意識地培養一些搬運工,但總體來說,網站使用者越多,就越需要新鮮內容,不用花錢的內容是由使用者生產的,可沒有回報打白工又使生產乏力......”
林昭隨口又說了一些內容網站,比如號稱底層的網路文學站,都處於類似的困境。
林雙已經喝完牛奶,卻還是很認真地聽著,如果這就是“開早會”,他就很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