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大友良子的解釋,張知節還真有些驚訝,沒想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之後,大友義長竟然將這爛攤子扔給了一個十歲的孩童,自己卻躲開了。
以前張知節還覺得這大友義長算是一個梟雄,他確實有所作為,只是敗給了絕對的實力,敗給了火槍這種領先的技術。
沒想到大友義長竟然如此無恥和懦弱,這人不會是逃走了吧?張知節點頭道:“原來如此,若你們是誠心歸順,立花山城不是那等不能容人之地。只是,我總要見一見大友義長。”
雖然大友義鑒歸順了,但是畢竟他畢竟是新任家督,而且還只是一個十歲孩童,大友義長才是這裡的統治者。
侍大將也明白只是大友義鑒在此請降難以讓對方相信,所以恭聲道:“國公大人,歸順立花山城並非只是義鑒家督的意思,這也是義長家督的本意。”
“哦?問題是,他人在哪裡?”張知節還是追問大友義長的下落。
大友良子遲疑道:“我母親已經尋找父親大人,也許他在寢殿裡。”
“那就去寢殿!”張知節沉聲道,無論如何大友義長他總是要見到的。
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向大友義長的寢殿行去,大友良子牽著大友義鑒的手,心裡則有些疑惑,母親大人都已經去了那麼久了,怎麼一點訊息都沒有?
大殿的殿門是開著的,如今破城之後人心惶惶這裡也並沒有婢女經過。看著寢殿的大門就這樣開著,裡面靜悄悄的,大友良子突然生出了一絲不好的預感。
她提著裙擺牽著弟弟快步走向了宮殿,一眼就看到了有些黝黑的宮殿裡,她的父親和母親跪坐相抵在一起,一動不動。
原本就有了一絲不好的預感,現在更是心中一顫,大友良子尖叫道:“父親!母親!”說罷就松開了弟弟的手向殿裡奔去。
張知節來到殿門前才發現,原來大友義長已經自盡身亡,身邊那位美婦想必就是大友良子和大友義鑒的母親。
雖然說大友義長有幾分懦弱,但是也算有幾分骨氣,倒是讓原本對他有些輕視的張知節對他的印象改觀了不少。
大友良子和大友義鑒在已經自盡的父親母親身邊悲傷的低泣,張知節有些嘆息道:“你們的請降,我已經準了。如今城內人心惶惶,我已經嚴明軍紀,不許擾民。請你們協助大軍安撫百姓。”
“雖然大友義長興兵進犯立花山城,罪行累累,但是如今人已經作古,所有罪業也就一併抵消,將他們厚葬吧!”
張知節帶著將士們離開了,接下來要接管城池,安撫百姓。一番忙亂下來就已經到了夜裡。
雖然攻破了府內城,大友義長已死,新任家督大友義鑒帶著家臣、家將歸順了,但是張知節和將士們也沒有放鬆警惕。如今取得了大勝,若是在陰溝裡翻了船的話那才叫窩火呢。
張知節甚至親自帶著親衛巡營慰問將士們,等張知節回到大營的時候,豐後國的家老前來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