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最開始並沒有擔心達延汗會知道大明的小皇帝根本就沒有來到宣府,因為他們朵顏三衛和大明打交道的時候很多,但是韃靼和大明打交道的就很少了。
經常直接就是兵戎相見,所以達延汗要知道大明的小皇帝根本就沒有來到宣府的訊息可能性很小。退一萬步講,即便是達延汗知道了也只會設法掩蓋這個訊息。
況且花當也萬萬沒有想到達延汗率領四萬鐵騎會在宣府城下敗的如此之慘,在花當看來即便是達延汗會被擊退也只是吃點小虧而已,到時候在大明掠奪一番也不是沒有收獲。
但是達延汗卻偏偏敗的如此悽慘,而且大明的小皇帝根本就沒有來到宣府的訊息在草原上傳的沸沸揚揚。花當聽到屬下的稟報的時候,第一反應是震驚,第二反應是不信。
如果這事真的在草原上傳的沸沸揚揚的話,那對朵顏三衛來說絕對是一場劫難,因為達延汗一定會對他恨之入骨。
同時花當也有點不信,因為即便是達延汗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應當也不會公開,而且也當設法掩蓋才是。畢竟這對於達延汗來說也不光彩。
仔細問過之後花當才知道原來是那些被俘的騎兵逃了回去,作為一個心機深沉之輩,花當第一時間就在其中嗅到了陰謀的氣息。
這些被俘的騎兵怎麼那麼巧知道了內情,而且知道的內情還更加“詳實”,連他和大明的總督勾結都說的有板有眼。而且這些被俘的騎兵還這麼巧合的全都逃回了草原。
這一定是那個大明總督的陰謀,意在挑起草原內亂或者威逼他投向大明。就連老謀深算的花當想明白了都倒吸一口涼氣,此計當真毒辣,比自己漁翁得利之計還要毒辣的多。
本以為這個年輕的總督只是打仗厲害,沒想到也是有勇有謀之人,當真是盛名之下無虛士。不去拿俘虜的騎兵邀功請賞,卻將將計就計放任這些騎兵逃回草原,很是需要魄力。
但是對於大明來說,放了這些騎兵所得的利益無疑是最大的,花當明白,達延汗接連遭到兩次暴擊,威望大減,以後只能是名義上的草原之主了,草原上又重新回到了一盤散沙的情形。
而且達延汗對自己還恨之入骨,只要達延汗還活一天就恨不得殺自己而後快。而自己似乎只能選擇投效大明瞭。
真是毒計啊,花當越想越是心涼,只能將希望放在門都身上了。就是不知道門都此次京城之行如何,若是門都能將小皇帝的馬屁拍的舒坦,以後朵顏三衛的日子也要好過一些。
花當這樣想著的時候,卻不知道門都剛到宣府就遭遇了挫折,此刻門都正有些垂頭喪氣的回到了大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