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知節從福餘衛泰寧衛抽調了兩千騎兵,從福餘衛抽調了三千騎兵,然後從自己的大軍中抽調了五千騎兵共計一萬騎兵。張知節又抽調了一萬五千火槍兵。
亦不剌族的烏恩其很快再次來到了大寧,他不但如約帶來了三千馬匹,還多出來了五百匹戰馬。不止如此,烏恩其甚至將阿古拉的兒子都帶來了,這是給張知節做人質。
阿古拉算是將寶都壓在了張知節身上。張知節對於阿古拉的誠意也十分滿意,至少說明瞭亦不剌這是真心歸順大明。
張知節只是抽調了部分兵馬出征,其餘的兵馬由田世元帶領鎮守大寧城。這些日子以來大寧城已經被修繕的固若金湯,再加上留守的那麼多兵馬,足夠確保大寧城萬無一失。
兩萬五千大軍從大寧出發浩浩蕩蕩前往和阿古拉的大軍會和,準備一起迎戰達延汗的大軍。草原上風雲變幻,一場大戰就要爆發了。
這次達延汗出征完全沒有上次那樣必勝的信心,所以他更加謹慎了。因為這次出征絕對不容有失,如果再次失敗的話對於他威信的打擊是十分致命的。
當他出徵的時候,他已經聽說了張知節也已經帶領大軍從大寧城出發了。這時候有親信建言他暫時放棄進攻亦不剌族,轉而偷襲大寧城。
這個建議讓達延汗有些意動,其實他的心中對於張知節是有些恐懼的,雖然他自己不願意承認。如今張知節帶著大軍去馳援亦不剌族去了,大寧城反而變的空虛。
去攻打張知節和亦不剌族的聯軍容易還是去攻打大寧城容易?當然是去攻打大寧城容易了!雖然達延汗滿腔怒火的想為自己的兒子報仇,但是更重要的卻是維護自己對草原的統治。
如果攻下大寧城來的話,那所起到效果甚至比打敗亦不剌族還要大。而且攻打亦不剌族隨時都可以,但是大寧城空虛的好時機卻不是隨時都有的。
於是達延汗開始召集部下商議,眾人聽了之後也一致覺得進攻空虛的大寧遠比進攻亦不剌面對張知節和亦不剌的聯軍要容易。
等攻下大寧城的之後還可以以逸待勞,進攻疲於奔波的張知節的大軍。最終達延汗果斷決定,暫時放棄進攻亦不剌族,轉而帶兵攻打大寧。
就這樣,張知節帶領大軍在烏恩其的指引向去和阿古拉的騎兵彙合,卻沒想到達延汗卻臨時放棄了攻打亦不剌族,轉而帶領大軍向大寧城殺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