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張知節的話楊廷和徹底鬆了一口氣,他最怕的就是張知節興師十數萬貿然北伐。雖然張知節打過幾次勝仗,更是揚威四海,但是在這些大臣們心中都無法和北邊的蠻夷相提並論。
無論是已經勢微的瓦剌還是剛剛興起的韃靼,他們都是大元的後裔。當年的蒙古鐵騎肆虐中原,雖然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都曾經遠徵大漠大勝而歸,但是蒙古依然是大明朝最強大的敵人。
如今的達延汗巴圖蒙克在滿都海皇後的輔佐下中興蒙古,打敗了強大的瓦剌,基本統一了蒙古。雖然滿都海已經逝去,但是達延汗巴圖蒙克帶領的韃靼依然不能小覷。
所以楊廷和最怕的就是張知節貿然興兵北伐,若是出師不利就會毀掉了如今的大好局面。他最怕的是張知節居功自傲,因此驕狂自大。
現在聽到張知節說自己沒有大興兵力北征的意思,頓時就鬆了一口氣。至於張知節說要帶領神機營去北邊練兵,那不過是小事一樁。
區區三兩萬兵馬的調動對於如今的大明國力來說根本就不是事,所以楊廷和就沒有必要為了這點小事和張知節過了過不去了。
況且張知節帶領京營去北邊練兵這也不是壞事,京營軍紀鬆弛,戰力不振這也是朝廷頭疼的問題。也就是神機營和三千營跟隨張知節出征過算是可戰之兵。
每年一到秋天,物資貧乏的蒙古人為了度過漫長的冬季,都會前來搶掠。若是張知節帶領神機營前去鎮守九邊,這也是一舉兩得的事。
燧發槍使用起來比之火繩槍還要簡便的多,這對於擅長火器的神機營將士來說並不算是難事。但是火槍之上裝刺刀當長槍用這就是他們從未遇到過的了。
所以,讓他們練習使用燧發槍容易,讓他們練習使用刺刀卻不容易。所以神機營的將士真的經歷了一番苦練,這讓將領們也有些詫異,覺得提督大人有些反常啊。
面對他們的疑問,張知節也沒有隱瞞,直言秋季的時候會帶領神機營將士前往邊鎮巡邊。神機營的將領們這才明白提督大人的苦心,不過他們心裡倒也不怵,因為有了燧發槍這等利器,幫助邊軍抵禦蒙古人根本就沒什麼壓力。
但是張知節並沒有打算帶領大軍前往宣府或者大同,他打算帶領大軍直奔遼東。一方面是因為張知節有心結,另一方面近些年來建州女真雖然沒有崛起,但是名義上順從,實際上卻常常侵邊。
所以張知節打算先從遼東著手,他甚至著手徵調戰船和貨船直接向旅順運糧,如果可行的話,那以後就以此為常例。因為海運比陸運要省時省力的多,無論是從南方調糧亦或是從京師調糧藉口海運都很方便,甚至可以從占城運糧。
秋防日近,就在張知節積極籌備兵發遼東的時候,宣府六百裡加急報京師,軍情緊急。
原本正德皇帝是知道張知節打算要出兵遼東的,但是說實話正德皇帝其實不太理解,因為相對於建州女真的侵邊,毫無疑問韃靼侵邊要嚴重的多。
而且在正德皇帝的心裡,蒙古才是大患,如今達延汗巴圖蒙克再次統一蒙古,雖然仍然是散沙一塊兒,但是這對大明震動很大。
因為這是開國以來的首次蒙古統一,自從太祖皇帝驅除大元餘孽,太宗皇帝又數次北征將草原打的七零八落,自此之後草原上就是群雄割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