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打下山城之後竟然悄無聲息的就退卻了,後來人們才知道,原來是因為是一個浪人殺死了大明人,所以才引得明人攻打城池,如今那浪人被殺死了,所以明人就退去了。
立花山城的人生出了一股深深的慶幸感,慶幸明人並不是那麼殘暴,至於山下的村落,肯定是因為他們得罪了明人。肯定是這樣的,那些粗魯的、愚蠢的村夫實在是可憐。
他們並不知道,他們之所以能避免浩劫只是因為他們的城主夫人,如果他們知道的話一定會對城主夫人頂禮膜拜,哪怕城主夫人將他們的城主打的快死了!
小道姑知道城下的龐大船隊還沒有離開,也知道豐後國的大軍已經快要來了。她只是待在了城主府的花園中,並沒有下山去告之張知節,因為她並不擔心。
因為她知道那個男人的厲害,她也知道他為什麼會帶領船隊留下來,她的心裡十分複雜。她喜歡這個的地方,也許這個地方會真的屬於她。
豐後國的大名大友義長帶著三千武士大軍浩浩蕩蕩接近了博多灣,這個時候的張知節也知道了,因為他派人駐紮在了立花山上。
對於即將到來的大友義長的大軍,張知節並沒有放在心上,說句不客氣的話,張知節帶領三千火槍兵輕而易舉的就能將他們打的落花流水。
常雲帶領兩千火槍兵在波多灣嚴陣以待,大友義長的大軍浩浩蕩蕩的向博多灣內挺進,他誓要給這些明人一個教訓。他要讓大明的人明白,這裡是豐後國,不是大明,這裡不是大明人能夠撒野的地方。
數十艘戰船在博多灣內一字排開,靜靜的等待著豐後國武士的到來,相信數百門火炮的威力會讓這些豐後國武士體驗新式火器的光輝。
波多灣地勢平坦一望無際,大友義長騎在馬上已經看到了遠處龐大的船隊和碼頭上的大明人。
大友義長第一眼看到那龐大的船隊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震撼,因為他從沒有見過這麼強大的船隊。
第二個感覺就是貪婪,這麼龐大的船隊要有多少貨物,那得是多少龐大的財富?可以招納多少武士?
而且如果有了這麼龐大的船隊,他的實力肯定會大增,所以大友義長見到海灣上那龐大的船隊立即就眼紅了。
“沖上去,打敗明人,奪得明人的海船,每個人都會有豐厚的賞賜!”
這些武士立即被大內義長的言語蠱惑了,熱血沸騰的沖向了海灣上的明軍。別看他們他們腿短,跑起來倒也挺快。
張知節並沒有下去領軍,而是站在船上淡然的看著。戰船上的火炮都已經準備就緒,眼看倭國的武士越來越近了,各戰船的將領都高呼“預備”。
張知節坐船上的令旗揮舞起來,各戰船立即收到,一瞬間火炮齊鳴,彷彿無數悶雷響徹在博多灣。
整個博多灣彷彿沒有了任何別的聲音,只有火炮的轟鳴聲在回響!別說博多灣了,就連立花山城都感覺到了地動山搖,彷彿大地震一般!嚇得這些倭人紛紛跑了出來,趴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