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火器局,張知節看到楊一清那戀戀不捨的眼神也覺得有幾分好笑,笑道:“楊大人放心,這兩千支火繩槍會隨著楊大人一起出京的!如果,沒什麼事的話,那本督。。。。。。”
楊一清笑道:“今天多謝張提督了,實在是多有打擾,抱歉抱歉。”
張知節笑著作別了楊一清,沒有直接回府而是去了宮裡。正德皇帝既然把他喊了去,他總得去給正德皇帝一個交代才是。
這一路入宮,張知節的心情其實有些沉重,楊一清的那些話又勾起了張知節的心思!邊患一直都是困擾著漢族的一大難題!農耕民族和放牧民族的對決,漢族雖然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卻在時間長河的多數時間裡都處在守勢。
太祖皇帝覆滅大元,將蒙古徹底趕出了中原,太宗皇帝數次北征,橫掃大漠,然而這一切卻都被土木堡之變盡數顛覆。從此大明國力日衰,軍力憊弛,只能固守北邊,飽受韃靼侵邊之苦。
大明已經無力北征,只能被動防禦,任由草原上的遊牧民族蓬勃發展,直到後來後金崛起,入關中原,開啟了中原百年黑暗。
想想確實讓人感到沉重,即便是現在張知節面對北邊的局勢也束手無策!大明現在的國力都只是在苦苦支撐邊軍的軍費,更無力興軍北征!
況且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現在朝野都談虎色變,誰敢貿然提出北征,不被噴死才怪呢!即便是張知節也不敢貿然提出,況且張知節自忖也沒有平靖北邊的把握。
終歸到底是國力不足啊!不過好在,現在一切都好轉了,大明已經走上了一條不一樣的道路!朝廷已然開海,國力蒸蒸日上。如今張知節手中也握著軍器局,等國庫豐盈之時,燧發槍列裝之後,就能整軍效仿太宗皇帝橫掃北邊了。
到了乾清宮,正德皇帝果然不再躲著了,見到張知節來了,正德皇帝一點不好意思的表情都沒有,笑道:“吆,回來了?怎麼著了?楊一清沒揍你一頓啊?”
張知節笑道:“皇上開玩笑了,楊大人乃是飽學之士,怎麼可能會動手?”
正德皇帝笑道:“是嗎?朕離開乾清宮的時候,楊一清臉紅脖子粗的,他在乾清宮前等著你,看上去就像是要擼起袖子打人的架勢!”
張知節笑道:“怎麼會?臣和楊大人分開的時候,楊大人一直握著臣的手不斷的感謝,太熱情太客氣,臣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正德皇帝有些狐疑,楊一清入京之後就開始懟張知節,去內閣告狀,來自己這裡告狀,怎麼可能會對張知節熱情?
正德皇帝納悶道:“你給了他多少支火銃?一萬?”在他想來也就只能是張知節多給了楊一清火銃,所以楊一清才會轉怒為喜。
張知節笑道:“臣哪有一萬火銃?!臣就給了他兩千火銃!”
正德皇帝站起身來摸著下巴,納悶道:“那楊一清怎麼可能轉怒為喜,還對你那麼熱情?楊一清可是頭犟驢,難纏的緊!”
張知節笑呵呵道:“那可不是普通的火銃,那可是兩千火繩槍!一下子就把楊大人給征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