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心裡如何憤怒,夏朗都知道,此事已成定局,哪怕是蔣冕和兩位大學士一起出動去求正德皇帝也沒什麼用。
本以為工部能拖住張知節,沒想到張知節竟然做的這麼絕,一下子把龍江船廠給奪走了!龍江船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雖然自己是在京裡的代言人,但是有些事情還不是他能決定的!特別是現在面對張知節的赫赫權柄,他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要不要和張知節拼個魚死網破,這不是他能決定的!
所以夏朗只能向家族傳遞訊息,等待家主的決策。但是他知道,在京裡恐怕很難對張知節形成鉗制了!
果不其然,楊廷和和梁儲、蔣冕去豹房見正德皇帝根本就沒有任何效果,三人幾番努力最終只能無奈離開了。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和兵部打交道了,有了工部的前車之鑒,張知節也沒有安排宋存出面,而是自己親自出面!不知道是江南沿海系對兵部的滲透不夠,還是兵部吸取了工部的經驗教訓,竟是十分的痛快。
出乎張知節意料的是,王守仁竟然對於海事有和張知節相同的看法,不過對於張知節的激進做法還是有些不認同。
張知節對此倒也十分高興,雖然王守仁也曾上書支援張知節,當然了以這頭犟驢的人脈,也沒有什麼作用,不過張知節還是十分高興,到底還是有同道中人不是。
兵部的文書很快就好了,張知節派人南下到沿海各衛所巡視,把還有利用價值的爛船準備拖到南京去。
但是張知節並沒有立即啟程南下,雖然他有心要南下,但是還有羈絆。妻兒是一方面,重要的是正德皇帝現在是不會讓他南下的,因為正德皇帝讓欽天監算得吉日快到了,他快要迎娶劉姬姑娘了。
所以正德皇帝是肯定不會讓張知節南下的,至少也得等他大婚完了才會同意張知節南下。
當然了,還有別的原因,那就是張知節還得籌銀子,最理想的當然還是定國公府、英國公府和魏國公府,不過他還沒開始忽悠呢!
魏國公府倒是容易一些,在南京的時候張知節曾經和徐鵬舉有過這方面的交流,其實魏國公府鎮守南京,對於沿海的情形豈會不知?徐鵬舉對於海上貿易一直都十分豔羨,但是魏國公府一直都沒有插過手。
因為老國公素來謹慎,不願意平生枝節,即便是插手了海上貿易對於國公府來說也只是錦上添花,若是因為走私而引起朝廷的警示,引起了皇帝的不滿,那就得不償失了!
但是張知節現在奉著皇命走私,不對,出海,魏國公府自然就沒有顧慮了,以自己和魏國公府的交情,魏國公府肯定會攙和的!至於沿海文官,他們和魏國公府也沒什麼關系。作為勳貴,最重要的是和皇上的關系。
所以,定國公府也很容易忽悠,唯有英國公張知節有些拿不準,主要是魏國公府太超然了,在文官之中口碑也一向很好,所以英國公府願不願趟這渾水還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