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七七堅持種蕎麥作物,這兩種作物,只要種到地裡,精心伺候著就行,不需要移栽什麼的,而且生長週期短,蕎麵和麥面都是主食,總不能天天吃紅薯和土豆吧!
嚴浩翔自然是贊同的,七七的農業知識和優良種子,一次次重新整理了嚴浩翔的認知。
趙士傑雖然不懂種田,但他聽的很清楚,紅薯土豆兩個月就能食用,這可是雪中送炭的事。
唐七七又問了他之後的計劃打算,趙士傑目標很明確,前三個月,讓青壇百姓手裡有餘糧,甭管是地瓜還是紅薯,總之不能再餓死人。
之後,就是讓百姓安居樂業,這個目標有些宏大,趙士傑說得慢慢來。
青壇地廣人稀,小作坊手工業不甚發達,趙士傑覺得還是要發揮土地廣的優勢,大力發展種植業。
唐七七表示同意,讓趙士傑放手去做,她自己卻乘人不備,把需要用到的種子全都搬運到縣衙,就等著趙士傑來分配呢!
趙士傑也沒閒著,他把衙門管理的井井有條,制定了嚴格的法令約束那些官差,他們再也不敢作威作福了,都老老實實當差,為百姓做實事!
他還帶著那些放出來的犯人去開荒,就為了到時候能多種些,那些老人和孩子也自發來幫忙,短短几天,已經種了一大片土豆和紅薯。
那些逃荒者歸來,在趙士傑的帶領下,整個青壇縣進入了一種轟轟烈烈忙耕種盛況大家日子雖苦,卻充滿了希望。
作奸犯科者,懶惰無為者,趙士傑都會對他們施以懲戒,對違法法令者,他也絕不容器,趙士傑只花半個月,青壇風氣大變,唐七七和嚴浩翔非常放心,就計劃啟程前往下一個目的地。
臨走之前,唐七七給了趙士傑一大袋棉花種子,還把棉花種植的注意事項以及棉花加工的工藝整理成冊交給趙士傑,交代他說:“棉花是個好東西,以後可以鼓勵大家多種,處理好的棉花,直接賣給懷遠的唐記,百姓有了經濟收入,日子才會越過越好!”
在趙士傑管理下的青壇縣,後來成了蘭陵最富庶的縣城之一,青壇百姓一直感念唐七七的恩德,給她立了長生牌位。
至於之前的縣令崔志榮,在日復一日的酷刑折磨之下,終於忍受不了,咬舌自盡了
喜歡農家小福寶帶領全村開掛了請大家收藏:()農家小福寶帶領全村開掛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