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把唐永年的兒媳婦叫去幫忙,主要就是管理孩子們的作息。
對唐永年,許蘭芝終究過意不去,唐慶山那事,她不得不罰,可這麼一弄,唐慶山沒臉見人,外面討生活去了。
她讓慶山媳婦來幫忙,也算是幫補他家一下。
起初,那些女娃還戰戰兢兢規規矩矩的,可這時間一長,唐家對她們很好,有幾個就開始拿腔拿調了起來。還有幾個甚至拉幫結派欺負起別人來了。
慶山媳婦把這情況都告訴許蘭芝了,接娣有些不高興了:“這群白眼狼,您為了救她們受了那麼重的傷,咱們家自掏腰包管她們吃喝,她們還挑事,依我看,餓她們三頓就老實了!”
許蘭芝還想聽聽大女兒和二女兒的意思,她們兩個倒是都覺得應該給慈幼院的孩子們立個規矩,該罰就得罰!
唐七七聽了都豎大拇指,這就是所謂的校紀校規,招娣和引娣不懂這種說法,但卻很明白,管人需要規矩,難怪這兩個姐姐生意做的風生水起的。
唐七七自告奮勇承擔起制定規矩初稿的任務,她有現成的可以套用,在根據實際情況修改修改就好了。
唐七七制定了非常詳細的一日常規,幾點起床,幾點睡覺,每日必須完成的任務有哪些。
塔讀<小說app更多優質免費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她還制定了非常詳盡的獎懲制度,功課好的按等次獎勵,學藝快的按等次獎勵,當然,混日子,沒有進步的就該罰了。
對於拉幫結派,欺負弱小這種壞習慣,唐七七制定的懲罰尤為嚴厲,輕的罰幹活,情節嚴重的直接攆出去。
當然,她鼓勵大家相親相愛,互幫互助,發揮集體力量的也有獎勵。
起初,大家並不把這些規矩放在眼裡,接娣按照規章制度狠狠罰了幾個人,她們才知道這些規矩不是說說而已的,這才規矩了起來。
如今雖說是規矩多點,但真的是能學到東西,大一點去店裡幫工,還能掙到銀子。
唐家也許諾了,等她們長到十六歲,就能離開慈幼院,願意在唐家幹活的,唐家管,不願意的,每人還給五兩銀子的盤纏。
小的那一波還不知事,就跟著節奏來,大的那一波已經開始盤算了,橫豎怎麼都不虧,這才覺得唐家是真為自個好,也都死心塌地留了下來,認真學習了。
學廚藝,學種地什麼的,大夥都能理解,都是些浮萍一樣的孩子,學點本領傍身是好的。
可是,唐家竟然從城裡請來了教書先生教他們認字,村民們就看不懂了,他們的孩子都沒那個機會呢!
喜歡農家小福寶帶領全村開掛了請大家收藏:()農家小福寶帶領全村開掛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