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穎正道,“我會帶著她回去的。”
李滿多道,“這位姑娘,並無大錯,只是,不太適合做這個而已。我不太明白你們的規則,只是,規則只外,無外乎人情。她是的堂表妹,你自當提點她一些。”
“多謝十一小姐教誨。”
李滿多道,“我又有什麼值得感謝的呢?從昨日到今日無外乎兩個天地,我昨日坐在臺階上想了許久,終究不明白這生命的意義,大約很長的一段時間我會留在這裡參悟人生,所以,你們的救命之恩,大約一時間也無法報答,往後還請你們都各自尊重。”
李滿多說完,朝著兩人行了一個俗家的禮。
何穎正還禮,“十一小姐珍重。”
李滿多想了看,看著柳枝道,“我娘活著的時候,整天都在說要為我找個如意郎君,我當時不知道涵義,如今想想,期間包含了多少母親對孩子的眷念與愛惜,姑娘看起來像是有福之人。”
“多,多謝。”她哽咽了一聲。
李滿多卻走了過去,並沒有搭理她,並不是對柳枝有是特殊的感情,甚至她其實是有點反感這個女人的。只是,死太多的人,對她而言並沒有什麼意義。
何況看在何穎正的面子上,文旻太子也不會真的將事情做絕。
李滿多回藏經閣整理佛經,比起以往的敷衍,她是真的想從佛經中找到安慰心靈的靈藥,承光寺為這一場劫難中喪身的和尚舉行這盛大的法事,念經的道場延綿,囊括整個大殿,和尚念經的聲音此起彼伏。
抄了幾篇文,李滿多突然提起筆寫了文來,“年秋,餘與家人數人至承光寺,秋日高高,涼風習麗。車馬勞頓,氣息奄奄,忽至承光大寺,見山林中樹木蔥鬱,寺門隱逸,已午後,斜陽輝輝,炙熱無比,然寶殿琉璃,折射光亮,分外奪目。
餘仰望承光百年大寺,心中激動不已,往日傳聞,頓迴旋耳旁,如此盛景,讓人留戀不已,一行駐居,往後數日,餘居寺中,若有所感,天地之蒼茫,人於天地,不過滄海一粟,然佛之高終在於與人心,法之遠源於本性,餘欲居此感悟,潛心修行,感悟終生。
俗話天有不測,如此盛門,突遭災禍,血濺空門,事在人為或實屬偶然,餘未詳知。餘心慼慼然,後懼怕不已,心中痛惜逝去生靈之外,毫無章法。
或人於魔之前,只為草芥,不足為惜,讓天道之存,因果循序,今日之果,或成他日之因,往日之事不可改,然,此事可為來日之鑒,命之珍貴約只於未有假設。
餘久佇佛前,發下宏願,此等亡徒,實比牲畜,來生成螻蟻,被人踐踏,償還今日之罪責。
逝去亡靈,惟願安息。”
李滿多寫完將紙放在一邊晾著,她整個人卻望著面前的《往生經?發呆。只是,她真的不確定人真的是否有來生,只是為了美好的下一世,大家還是希望真的有來生。
不知過了多久,有人從外邊走了進來,李滿多一怔,忙將紙折疊起來,正收拾間,發覺對方走進來,直接朝著她說道,“給我找本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