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與嘉陵的合作,在很長時間都是採用零配件進口組裝的方式生產的,而且車型老舊,嘉陵70是本田70年代中期的產品,和本田現在的產品整整有著十年的技術差距。
但這車在八十年代的中國卻是非常先進的,百公里油耗0.95升,擁有量大,是廣大城鄉和農村摩托車的主力機型,有的本田原裝機質量好,跑上30年都沒問題,勤保養維護好一點什麼問題都沒有,這就是本田70年代的技術啊!
林強生的提議讓本田父子三人都不好拒絕,他們還想著和林強生商討商標的問題,所以只能含糊的先答應了他的要求。
其實林強生也可以在別的國家,比如義大利或者英國這樣的傳統摩托車著名產地引進技術。但是80年代國內對日本的工業產品極其的推崇,而且日本商品真的是無論外觀還是效能都非常優秀,名頭很大,這就佔了個很大的優勢,如果引進一個歐洲品牌老百姓都不認識,這也是挺讓人鬱悶的一件事,再說引進歐洲技術也不便宜!
參觀結束,林強生對本田父子很感謝。他對瑪麗斯維爾工廠最大的感受是從容,井然有序!
可以看出,本田對這家企業投入了很大的心血,計劃周詳,前期工作做得很到位,包括選址、採購、運輸、生產、運營、人員和管理方式都進行了詳細的預案。
同時本田品牌也很有號召力,吸引了不少優秀的加盟商,不管是經銷商還是零配件製造商都有很多優秀的企業找本田合作,這是幾十年來本田優秀的產品創造出來的,這是林強生的汽車企業不能比的。美國有著名的媒體人,把本田技術盛讚為工業上的藝術品,果然名不虛傳!
林強生也注意到,本田很注重零配件製造商的技術實力,也願意幫助供應商提高技術水平,在這方面非常捨得投入。
好的零配件。自然能讓本田汽車的質量非常優秀。在挑選這些合作者的同時,本田也注重這些企業是否有和本田相同的企業精神,能找出一家來都是非常榮幸的,本田會珍之重之的和這樣的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甚至投入技術實力。
總之,這裡一切都很從容而且有條不穩,這與林強生的汽車工廠,當初的倉促上馬緊張開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也沒有很好的建立零配件供應商體系。與本田這家企業的重視程度相差甚遠!
林強生了解了本田工廠的整個運營情況,本田宗一郎也沒有對他有什麼隱瞞,當然,這些都是擺在明面上的,林強生也有辦法從諮詢公司情報公司搞到這些資料,美國的企業研究機構有的是,本田父子大大方方的向他展示了出來。
本田宗一郎大方的把本田公司的一切都告訴了林強生,在瞭解的過程中讓他產生了很多想法,做工業還是要腳踏實地,踏踏實實的打牢基礎。
本田宗一郎真的沒有秘訣嗎。當然有,那就是本田精神!
這位被尊為日本經營之聖的企業大師沒有什麼著作,也不善言辭,但在他的帶領下,本田公司對於技術到了痴迷的地步,他努力讓本田打敗一切競爭對手,也從不承認失敗,從不放棄,他的這種精神已經融入了本田這家企業的骨髓之中,技術才是本田的秘訣!
本田宗一郎邀請林強生到工廠的總經理室。老頭要單獨跟他說一些話,就連他的兩個兒子也沒有進來。
“林桑,我知道不該提出這樣的要求,但是您註冊的那個商標。的的確確我們也曾設計出來過,就在我們想要註冊它時卻意外得知您已經搶先註冊了,真是天意弄人啊!”老人萬分感慨的說道。
兩人都坐在沙發上,本田宗一郎表情非常誠懇,繼續道“我想要冒昧的問一句,這個商標我們付出什麼代價才能擁有它!”
林強生為了讓老人聽清楚。慢慢的說道“本田先生,實不相瞞,既然我來到貴公司,與你們接觸,就有把商標轉讓給你們的想法,不過實際上我也還沒想好到底要些什麼!”
本田宗一郎施了一禮,點頭說道“這一點我也瞭解,我是非常有誠意的和您相商這件事情,這個商標非常完美,能很好的體現本田技研公司的精神和文化,您有什麼條件請儘管說出來,我們能做到的一定努力!”
自從失去三絃音響“h”商標之後,本田宗一郎先是感到遺憾可也僅僅是遺憾而已。可是隨著林強生向美國市場推出了雅閣三代車型,有時看著報告,他就越來越感到那個標誌的完美,它和本田的契合度非常高,老人看著它總像是失去了什麼至關重要的東西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