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通俗一點,‘三軸四餘度’就是採用計算機控制的飛機,不再使用老式的機械操縱桿,而採用了純數字式電傳操縱系統。不但增強了飛機的操控效能,還減少了體積和重量。是輕量化機身的一個重要研發方向。
中國進口的蘇27sk戰機採用的是模擬電傳操縱系統,模擬電傳的缺點是模擬訊號回傳後需要經過數字比例化之後才能進入電腦進行資料處理,從而導致了自動化及智慧化程度較低。
數字電傳則不然,其傳出的訊號是精確的數字訊號,在數字微電腦接收機的作用下直接指揮傳動裝置精確動作,反饋訊號也可直接由程式處理,具有自動化程度高,容易實現智慧化控制的優點。
殲11和殲11b都是採用仿製蘇27sk的模擬電傳操縱系統。從殲11bs開始,操縱系統採用了國產的三軸四餘度電傳操縱系統,具備較好的飛行效能和機動效能。
殲20、殲30的電傳作業系統一直在改進,中國的先進戰鬥機正在向全數字化電傳操縱系統的戰機邁進!
要看到,中國在飛控技術上的研發大大落後於美歐國家,研發時間是很短的,但取得的成就很大!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我們從1991年才開始進行三軸四餘度數字式電傳主動控制系統的開發,採用該技術的殲八ii act驗證機在1996年12月29日實現了首飛。
殲八ii act驗證機的飛控開發,標誌著我國已經掌握了第三代戰鬥機製造的關鍵技術,為殲10的綜合控制技術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礎。
美國人對中國人千防萬防,無論是航電還是相關裝置都不允許中國得到,甚至裝置也不能到中國!
以上那些都是歷史,但現在這種先進技術就在林強生的眼前,透過和南非的合作,他就能獲得這種技術,有望讓中國的戰機早些裝備上這種先進的系統裝置!
這讓林強生的內心萬分激動,如果現在只有他一個人在場,他恐怕早就蹦起來大聲的高唱國歌了!
此外,南非人的雕刻匠戰鬥機還初步運用上了翼身融合技術,林強生看到這款飛機有那種技術的痕跡,大概阿特拉斯還沒有完全掌握這種高科技。
翼身融合技術現在也只有日本人和美國人擁有,美國人還是從日本人那裡訛詐的。南非人或許是從以色列人那裡搞到的技術和工藝裝置,可見以色列人也是些愛搞小動作的卑鄙傢伙,他喜歡!
這些技術林強生都非常想要獲得,他暗暗的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在和南非人的合作中儘量佔據話語權,就為了這些先進技術也是值得的!(。)
喜歡工業民科請大家收藏:()工業民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