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立帶領著東航工業訪問交流團到了西工大,受到了學校領導層和飛行器工程系院方師生的熱情歡迎。
西.安這座城市的航空工業實力實力非常強大,這裡的603所是中航工業第一設計研究院,還有許多航空有關的研究所和航空學院以及西工大的飛行工程組成了西.安龐大的航空工業力量,在國內航空工業領域這裡的地位也是數一數二的。
1956年,華東航空學院遷至西.安,1970年哈工程學院航空工程系整體併入西北工業大學,為這裡打下了堅實的航空航天等國防科技基礎!
楊萬立遇到了一些老朋友老戰友,他們原來都是在哈軍工航空工程系一起工作很長時間的,老人見面非常熱情,一些遷來能有十年的專家也上了歲數看到如今的楊萬立不由得追憶起了往昔。有人還記得五十年哈軍工建立時期,他們隨著國內的幾位著名航空領域的科學家共同創立了哈軍工的航空工程系,大家那時正當年輕,他們很快就趕上了大.躍.進那段激動人心的豪情歲月。
當時大家意氣風發的設計了全中國最先進甚至領先世界的戰鬥機,“雙二五”,飛行速度達到2.5馬赫高度達到2萬5千米”,趕蘇超美的東風113!
雖然最後哈軍工的戰鬥機專案由於目標不斷提高技術實力難以達到而被迫下馬,但那段難忘的激.情歲月仍彷彿歷歷在目!
而後來專案組解散人員大多奔赴各地,但留下的人也依然在航空工程系兢兢業業的幹著本職工作,接著就是動亂年代的那段最艱難的歲月。自己的青春年華最寶貴的時光都獻給了哈軍工和航空工程系,那段在一起的日子格外難忘許多老人見面不僅熱淚盈眶!
楊萬立等人參觀西工大航空系專業的實驗室試製車間,丘勁松拉著楊萬立說話,他格外的高興一個勁的要楊萬立去家裡做做嚐嚐他愛人的手藝。
“想當初我們兩個進哈軍工的時候都是熱血青年,我現在還記得你第一天報道的樣子,揹著行李捲手裡還拎個兜子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那是1957年的春天。”
“我愛人也有日子沒見你了家裡的小囡囡都長大成人了。你可得認認門去!”丘勁松拉著楊萬立的手微微激動的說道。
楊萬立感慨的說道“唉,一轉眼就十多年過去了,我們都老了一大把白頭髮了!”
接著他有些憤憤不平的說道“我怎麼也想不通國家怎麼就突然拆分哈軍工了,還有我們當初研製的東風113在當時世界戰鬥機領域裡是非常先進的。差就差在我們基礎工業薄弱,發動機和加工製造等技術上無法突破。但是也不能放棄啊,如果當初堅持下來像殲七那樣20年磨一劍,說不定這款戰鬥機現在就是我們的空中王牌,可惜啊最後曲終人散不了了之。可惜啊大大的可惜!”
丘勁松看了看楊萬立,笑著說道“多少年了還想著那款飛機,現在早都物是人非了!”
楊萬立不服輸的撇了撇嘴說道“我說錯了嗎,當初上級就應該讓我們堅持下來,如果一直搞下來東風113雙二五目標沒準現在就實現了!我去看了沈飛的殲八ii,不是我說什麼,他們的這款戰鬥機水平還真是有點低!”
丘勁松拉著楊萬立悄悄的問道“你們現在這家合資企業怎麼樣?這規模挺大啊,是要製造戰鬥機還是要生產什麼大型部件?”
說到東航工業的目標楊萬立嘿嘿一笑打了個啞謎,說道“說生產什麼飛機還有點早,現在我們就是打基礎階段。以後我們能幹什麼你自然就知道了!”
“你們是合資企業,一切都是外商說了算吧?我聽說東星集團在技術方面可是很捨得花錢的,怎麼樣你們研究經費不缺吧?”丘勁松說著說著就小心翼翼的瞅了瞅別人悄悄地向楊萬立打聽起研究經費來,這也是現在國內的科研團體最最關心的事情了。
像這樣的問話楊萬立和交流團的成員們早就不知道遇到多少,他們是合資公司又都是西裝革履的這麼有派頭,這些國內研究所的苦哈哈瞅著那是非常的羨慕,這樣的合資企業絕對有錢!
有仗著和楊萬立有點交情的就向他打聽東航工業公司的研究經費多少從何而來,甚至還有向他們詢問工資待遇問題的。
這倒不是說這些人有馬上跳槽的準備而純粹是現在國內研究單位太苦了好多連工資都發不出來,再加上科研工作者們也真是對合資企業的研究部門感到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