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工業民科> 第一百零二章 第二次石油危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零二章 第二次石油危機 (1 / 2)

1000萬美元在1979年是相當大的一筆鉅款了,史蒂芬妮面對這個新近崛起的青年富翁也是態度非常友善。

三人去了一趟法蘭西銀行,有標緻公司的關係,林強生很容易的成了這家銀行的大客戶,並給了他一張vip銀行卡,辦理業務有特權,時間快速方便。

和佈雷格利道了別,林強生和史蒂芬妮一起去了標緻的投資銀行簽署了一份委託投資的合同,授權史蒂芬妮代理投資林強生的這筆錢。

“史蒂芬妮,我覺得石油期貨或許能夠堅挺很久,我做這方面的投資怎麼樣?”林強生向史蒂芬妮問道。

史蒂芬妮點點頭,說道:“完全可以!”她一邊迅速的拿起筆記本,一邊說道:“目前大部分投資經理都鼓勵客戶做石油期貨,國際石油期貨市場上的貨幣量非常龐大,石油期貨看漲,從而帶動了投資者的信心!如果您有意的話我可以為您辦理投資,我會向您推薦石油期貨場外交易,這樣需要的保證金小而且操作較為方便,回籠資金也有保障!”

史蒂芬妮一邊翻閱著資料,一邊接著向林強生介紹道:“自從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以來,中東歐派克組織不斷的試圖控制原油的產量,使原油價格不斷的提高。1978年底中東市場的原油產量再次下降,伊朗的政局變化,加劇了國際市場對中東石油產量的不安心態!西方觀察家預測,這是第二次石油危機開始的徵兆!”

歷史上的第二次石油危機發生在1979—1980年。

1978年底,當時的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伊朗發生推翻巴列維國王統治的“伊斯蘭革命”。1978年12月26日至1979年3月4日,伊朗石油出口全部停止,世界石油供應突然減少了500萬桶天,再加上西方各國政府和石油公司競相在現貨市場上搶購石油,造成石油供應短缺,石油價格飛漲,從每桶13美元猛升至34美元,引發了第二次“石油危機”。

緊接著,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突襲伊朗,兩伊戰爭的爆發使伊朗和伊拉克的石油出口一度完全中斷,國際市場石油價格一度暴漲至每桶42美元。但由於1979年以來持續一年多的搶購,使西方國家有了較充足的石油儲備,加上沙烏地阿拉伯迅速提高了本國石油產量,所以到1981年油價終於穩定在每桶34~36美元的歐佩克標價範圍內。

這兩次油價暴漲給發達國家的經濟帶來嚴重影響,同時也推動了發達國家在非歐佩克國地區的石油勘探開發。因此,1982年以後,世界石油市場出現了石油供大於求的局面。

林強生清楚的記得石油期貨在1979到1980年的這兩年間處於穩步的上升期,即使有震盪下行也是小幅度,因此他考慮了一會說道:“史蒂芬妮,我打算融資50倍的槓桿入手石油期貨,你幫我做一下分析!”

史蒂芬妮驚訝於林強生的勇氣,剛得到一筆錢就全部拿出來投入市場了。

她先是整理了一份近幾個月的石油期貨走勢,然後和林強生講了一遍市場的風險以及一些金融常識後,和林強生又簽署一份石油期貨的委託投資協議。

自1978年底以來,石油期貨市場一直在穩定的上升,目前每桶石油維持在13~14美元的價格區間,因為2月11日剛剛發生伊朗伊斯蘭革命,沙阿政府倒臺。近期伊朗石油產量恐怕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國際石油期貨還要上漲。

“1000萬美元,50倍的融資槓桿就是5億美元這麼大的資金量,想要平穩進入石油期貨市場,不被炒家阻擊,一定要制定個詳細的入市計劃!現在就需要我這個金融投資專家為您服務了!”史蒂芬妮振奮的說道,然後就開始制定入市策略,一邊又在查詢各方面的資訊不停的開始打電話,在小小的辦公室裡一時忙個不停。

20世紀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驅動油價持續暴漲。1970年,沙特原油官方價格為1.8美元桶;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機),原油價格首次突破10美元桶;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機),原油價格首次突破20美元桶;1980年,原油價格首次突破30美元桶;1981年初,國際原油價格最高達到39美元桶;隨後,國際油價逐波滑落,從此展開了一輪長達20年的油價穩定期。

史蒂芬妮忙碌著,林強生坐在椅子上兩眼放空,腦子裡不停的胡思亂想。

“先生,林先生?”史蒂芬妮叫道。

不知過了多久,聽到了叫自己的聲音,林強生才緩過神來,他向史蒂芬妮說道:“先制定個800萬美元的計劃吧!給我留200萬美元在賬上。”

史蒂芬妮聽到後點了點頭,笑著說道:“您的擔心我也完全理解,畢竟石油期貨市場是有風險的!即使現在市場都被普遍看好的情況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