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末,省裡下了決定,由省辦公廳主任宮本言任考察團團長,帶領一干省內的同志及學者、工業戰線上的工作者一行,考察西歐幾國的經濟建設成就。
楊老和幾位常委,在看了西歐各國的資料之後,尤其對西德和丹麥的印象很深刻。
西德自然是由於經濟繁榮,工業技術發達的原因。在二戰後,西德得到了西方社會大量的投資建設,加上其本國的工業、人才基礎,這幾十年中發展很快,隱隱有歐洲經濟第一的苗頭。而丹麥的農場經濟,尤其的給了常委們深刻的印象!
丹麥是歐洲人均耕地面積較多的國家,但是全國幾乎沒有‘無用‘的土地。直到今天,丹麥97的農民為自耕農,出租土地只佔3。
這一點就和中國的城鎮居民和農村農民的比例差不多。中國也有超過90以上的農民,而且將要脫離公社,轉變成自耕農。而且,這時期的中國自耕農,還是處於低階農業發展階段。極其的需要,外來的經驗借鑑。
而丹麥的農業,恰恰給我們指明瞭方向!在20世紀初,北美和俄國的糧食源源不斷地駛往西歐,廉價的糧食衝擊著歐洲市場,迫使丹麥進行了重大的農業結構調整,利用本國的餘糧和廉價的進口糧大力的發展畜牧業,藉機佔住了英國的市場。
這一點也和中國國內的七八九十年代很像,農產品極其的廉價,廉價的農產品迫使國內的農民大部分處於貧困貧窮的境地。直到21世紀之初,有人疾呼中國的農民太窮了!國家才允許農產品漲價,取消了農業稅。所以,省領導們認為,要使中國富裕起來,首先就得讓農民富裕起來。農業不變革,農民絕對難富裕!這是幾位領導人,敢想卻不敢說之出口的心裡話。但是農民怎麼富裕,農業方面問題很多,怎麼幹,現在國內還存在著分產和集中兩種爭論。省內的領導也拿不定主意,還是先看看人家丹麥的農業經驗,取取經。
而且,發展畜牧業,也是省內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自從新中國建立以來,h省的畜牧業就得到了重視,取得了一些成就。在黑白花奶牛、種豬培育上都下了功夫,從國外引進了新品種,形成了一定的基礎優勢。但是目前省內畜牧業的情況,還是存在著低技術,種蓄規模小、畜牧養殖生產有限等問題。
丹麥的農業有極其鮮明的特點,在西方發達國家裡,丹麥是面積不大的小國,卻是一個農業強國,丹麥農業在國際市場上有很強的競爭力。可以說,丹麥的農業是‘強質產業‘。
1.丹麥人均肉類佔有量世界第一,豬肉出口世界第一!我國也是豬肉大國,或者將來要成為豬肉大國,應該能夠借鑑到丹麥豐富的養豬經驗,從丹麥身上學會高超的養豬技術。
2.人均穀物佔有量居世界首位,丹麥是歐洲最大的糧食生產國之一。h省也是,出省的糧食很多,但是掙不了幾個錢,而且還有越來越貧困的趨勢,糧食被大量的壓低價格賤賣,時有外省拖欠糧錢不還的遭遇,而後又往往不了了之。下一時期,就是要大力發展畜牧業,讓寶貴的糧食養豬養牛,發展出口,讓農民富裕起來!丹麥的農民搞農場經濟,農業種植和種畜養殖有效的結合了起來,人均月收入能達到1700多美元,農民種地是會富裕的!
3.農業勞動生產率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一個丹麥的農場大約可以養活135人。目前國內的農業勞動生產效率還是太低了,廣大農民還是在靠人力播種收割,可謂真正的人力和自然的對抗!這樣的生產效率下,農業生產豈能進步!知青們給農業生產起了個響亮的外號,修理地球!可見現在國內的農業生產,還是處於較落後階段。
4.世界上最大的牧草種子出口國。丹麥農業以發達的種子業特別是牧草種子)而馳名全球。種子生產在丹麥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丹麥種子的面積佔農田的3.3,種子的產值佔種植業的6~7。現在丹麥是世界上最大的牧草種子生產國之一,也是最大的出口國,在國際市場上享有很高的聲譽。丹麥建有歐洲最大的的乾草粉廠,也有大量出口。
在這一點上,h省也可以學習借鑑,省內也有幾處優良的牧場,還是國家重要的奶源地。省內領導們雖然沒見過什麼乾草紛,但想必也可以學習引進。
5.丹麥還是著名的養貂大國。
h省也是養貂大省。但是省內的貂皮,在全國都不出名,沒有什麼名氣。省內的養貂事業,也是應該大力發展的產業,將來讓全國人民都能穿上貂皮大衣,應該豎立這樣的雄心!
讓h省的貂皮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讓中國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人人都有一件貂皮大衣!到時候見到廣東佬,可以這樣和他打招呼:哈嘍?來個貂兒吧?
看了西歐各國的資料,透過綜合考慮之後,不得不說,西歐幾國還真是跟h省的工農業有強烈的相似性以及互補性!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原本堅持去日本的,省辦公廳主任宮本言也不再堅持了,改為熱切支援去西歐幾國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