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帝國時代之穿越中世紀> 第三百一十三章 制定愛爾蘭鎊與發行法定錢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一十三章 制定愛爾蘭鎊與發行法定錢幣 (1 / 2)

第三百一十三章 制定愛爾蘭鎊與發行法定錢幣

而新的愛爾蘭鎊也被制定了出來,王國法律規定一愛鎊等於三百三十克,這個重量比後世的一英鎊要輕很多,後世一英鎊大約相當於四百五十三克。

王國法律規定一枚愛爾蘭金鎊金幣重量為16.5克,其價值相當於一愛鎊也就是330克的白銀,這是因為李剛在現實里弄到的黃金兌換到系統賬戶裡就差不多是16.5克黃金=1點《帝國時代2》黃金單位。

同時金銀銅幣的兌換比例延用中世紀早期時查理大帝制定的經典法蘭克帝國體系,即120240。

這個比例非常經典,甚至被後世的英格蘭人延用到了1971年。

換句話說二戰都結束n年了腐朽的英國才把1英鎊=20先令=240便士的中世紀傳統兌換比例改成1英鎊=100便士這種簡單易懂的紙幣時代兌換比例。

也就是說一枚重約16.5克的愛爾蘭金鎊金幣可以換20枚16.5克的愛爾蘭銀幣。

這是因為20枚愛爾蘭銀幣正好重約330克也就是一愛鎊白銀的重量,而愛爾蘭王國的法律就規定了一枚金鎊金幣=一愛鎊也就是330克的白銀。

而一枚16.5克的愛爾蘭銀幣則可以兌換12枚16.5克的愛爾蘭銅幣。

也就是說一金幣=20銀幣=240銅幣,每種硬幣一枚的重量都是16.5克,這個重量的也叫大金幣、大銀幣和大銅幣,與之對應的就是重量減半的小金幣、小銀幣和小銅幣。

小幣都是8.25克的,大幣都是16.5克的,需要注意的是大幣在通常情況下都被簡稱為金幣銀幣和銅幣,只有在特別宣告貨幣價值時才會在前面加個大字,而小幣則永遠都會被稱作小金幣、小銀幣和小銅幣。

為了應對有可能的缺乏黃金的情況還發行了銀鎊這種特殊貨幣,一個重約330克的銀鎊對應一個愛爾蘭金鎊大金幣。

說實話李剛他們開會制定的這些貨幣普遍都有些太重了,要知道現代華夏的一個一元硬幣也就6克多一點點,而愛爾蘭王國將要發行的這些貨幣裡最輕的都是8.25克一枚,最重的銀鎊甚至重達330克,活生生就是一個工藝精美的能在光線照射下反射璀璨光芒的銀餅。

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畢竟這些錢幣都只有90的含金量,銀幣和銅幣的含銀含銅量也是如此,而王國法律卻規定這些貨幣的價值相當於100含量的錢幣。

這就有點強人所難,所以李剛他們必須有能讓世人接受這些貨幣的其他因素,比如錢幣打造的特別美觀、特別標準一致,並且還有防止剪幣的鋸齒設計。

後面兩個還好說,特別標準一致和防止剪幣的設計都不太要求錢幣的大小和重量,但要把錢幣打造的特別美觀的話那該錢幣就是越大越好越重越好。

畢竟錢幣太小的話就跟搞微雕似的,不僅難以讓人民在交易時普遍觀察到錢幣本身的美觀屬性,而且生產成本還很高。

而把錢幣往大了做,那大面積和大重量的錢幣就更容易玩出花來,尤其是黃金這種小體積就能有大重量的貴金屬,因為如果金幣不往重了做,那金幣的體積和麵積就會太小,不易於在美觀方面提高金幣的額外價值。

233這個系統臨時趕製的幾枚金鎊金幣就很好的展示了大面積大重量錢幣的美觀屬性,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黃金這種貴金屬比較特殊,所以其打造的金幣裡是加了許多其他金屬原料的,否則的話金幣的重量和體積會太小,不易於深加工提升美觀方面的價值。

畢竟一立方厘米的黃金就有19.32克了,而一個愛爾蘭大金幣裡也才含有90的16.5克黃金而已,這要是不加料的話那大金幣根本就沒法做的很大,也就無法在美觀方面下心思動手腳讓老百姓接受和認可其法定的16.5克黃金的價值了。

當然加了料以後也並不影響其含金量,因為李剛他們規定的90含金量並不是說錢幣的90質量是黃金,而是說16.5克的大金幣和8.25克的小金幣裡含有90的16.5克黃金和90的8.25克黃金。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