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樂是需要天賦的,與透過練習可以彌補的其他五藝不同,尤其是奏琴。
若無天賦,即使學習一些入門知識都會覺晦澀。
所以即便是皇子公主,去學琴也不過是為了見一眼當世第一的琴師,以及見識見識他手中的稀世古琴罷了。
明鸞算是皇子公主裡較有天分的一個,再加上姿容美麗,算得上是吳惟長青眼有加的學生。
如今,吳惟長年過古稀,老病使他即便教琴也教不得了,雙耳近乎失聰。
前月時,他預感自己大限將至,將一柄他鐘愛的古琴贈給明鸞,另一柄惠帝賜與他的琴,說是死後要貼身隨葬。
慈航公主也到了啟蒙的年紀,對琴十分痴迷,因不能親耳聽吳惟長奏琴而失落。
舒後便邀請明鸞用那柄古琴演奏,也算是替悉檀彌補些遺憾。
這也是為何明鸞會在此地奏琴的原因。
一曲罷了,全場靜默,舒後輕聲問公主,“你聽懂了?”
悉檀搖頭,她不過是初入門,更不提呼延令林格,即使徐王妃和解節,也只敢說略知一二。
見悉檀搖頭,舒後笑起來,說:“琴曲本就高深莫測,不同的人聽,觸動不同,且大多與閱歷和心境有關,你這麼小,即使學了琴也跟我們不懂琴的人差不太多,只聽個熱鬧罷。”
眾人都已從方才的琴音中抽離出來,只有俞成靖還沉浸其中。
他不知其他人有沒有聽懂,但他也算是個琴痴,只不過礙於身份刻意隱藏自己的愛好。
那一曲是吳惟長最後的作品,他聽力殘存時所做,做完後就大病難起了。
也有人說是這一曲耗盡了他的心血。
俞成靖也曾叫樂府裡最好的琴師演奏過,甚至換成琵琶和簫,但怎麼也體味不到曲名的意境。
直到方才聽明鸞演奏,真好一曲“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俞成靖正出神,魂遊未歸時,解節低低地叫了他一聲,原是皇后問他話呢。
解節怕太子這副痴迷的樣子令呼延公子起疑心,十分緊張的觀察令林格,好在他的注意力都在郡主身上,根本沒有注意到太子。
俞成靖恢復如常,起身回話道:“這個投壺表演十分新奇,其技如神,請母后、叔母一娛。”
令林格不敢直視郡主,藉著看投壺表演,餘光一直瞟著她從臺上抱琴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