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臨走前將政務交給長公主,讓長公主攝政,確保小皇帝的地位不會受到影響。
當時的朝臣本就不滿先帝晚年疑神疑鬼、大開殺戒,見長公主以女子之身攝政更加不滿,一個個都對長公主發出的政令陽奉陰違,想要皇室低頭、長公主替父認錯。
到北疆需要將軍出征時,臣子全都推脫不去。
長公主登門請了幾次都沒人願意出征後,直接在她少年得皇帝許可建立的鳳翎衛裡選了一人出來。
那人就是二十二歲的顧思慕。
顧家門第不顯,顧思慕在此之前平平無奇。
既無家世,又無根基名聲,還是女子。
當時朝堂上的人全都在等著看顧思慕的笑話,暗自嘲諷長公主女流之輩難當大任,沒有識人之明。
結果顧思慕到了北疆後不久就擊退敵軍、一戰成名。
此後幾年更將外族打得俯首稱臣。
朝堂上,長公主藉此揚眉吐氣,此後接連提拔了許多出身一般的人,男男女女都有,將那些陽奉陰違、不肯做事的官員都清了出去。
現在五年過去,長公主的權力穩到不行,顧思慕在北疆也將大軍收服。
她是長公主最困難時挑出來的人,後來也“不負眾望”立穩腳跟,自然在長公主面前不一般。
現在幸災樂禍那人顯然是長公主派系的。
他笑的是當年那些妄圖拿捏長公主卻丟了官位的人。
這些暗地裡的交鋒大部分圍觀的人是看不出來的。
他們聽完感到奇怪的是:“既然是鎮守北疆的將軍,怎麼會忽然回京?”
北疆距離京城路途遙遠,一般沒有大事或者宣召武將是不能隨意回京的。
有知道的人看了長公主府方向一眼,道:“過段時間就是長公主殿下的生辰了,這還不是大事麼?”
那當然是大事。
只是之前天子生辰顧思慕都沒有回京,甚至賀禮也沒有。
現在長公主生辰還沒到她就這麼大張旗鼓地回京——
有人面色沉沉。
曲齡幽也聽到了那些聲音。她有點感興趣地看了過去。
扛著旗幟計程車兵已經走了過去,隊伍中間,高頭大馬上坐了位將軍,盔甲明亮,坐姿端正。
那位將軍就是定北將軍顧思慕。
曲齡幽看她的臉,不自覺跟旁邊坐著的明墨做對比,很快得出結論:那位顧將軍沒明墨好看。
不知是察覺到她的目光還是巧合,那位顧將軍也看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