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會兒功夫,空地上就拼起了一塊直徑三十米左右的圓盤,在最中心的位置,高出一塊凸臺,上面佈滿的符文已經閃爍著毫光,很顯然就是為打入城禁之核準備的。
方知舟跳上圓盤,意念微動,被煉化的城禁之核飛起,落向凸臺。
城禁之核在凸臺上慢慢轉動,與凸臺上的符文輝光迎合、對焦,最後落下,兩者之間嚴絲合縫,融為一體。
大圓盤上預留的符文也順著巨梁衍生,在盤面上浮現出若隱若現的法陣紋路。
“安放浮空石模組!”無憂子喝令了一聲。
數百名靈卒在四名靈將的帶領下,從四個方向同時切入,將儲物囊中的煉製後的浮空石標準模組,對稱『性』地取出,並貼合到大圓盤靈城基座下面,避免出現傾斜。
隨著浮空石的鋪設,基座開始向上平穩的抬升……
“豎立龍骨!”有戰將開始指揮。
八名戰將開始健步如飛的搬運靈鐵巨梁,在基座下方圓盤面邊緣預留的位置,進行對接,懸掛出八根十五米高的立柱。
“鋪設地平面甲板基座!”
更多的戰將加入到運送靈鐵巨梁的行列之中,一米見方半米厚的浮空石模組可以放入儲物法囊,但被李尋秋命名為龍骨的巨梁可不行,它太大了,恐怕也只有被稱之為瑤光寶庫的指環可以收納。
垂下的立柱與橫放的龍骨構成了第二層平面框架,更多的靈鐵平板開始一如既往地鋪設、拼接……
四名靈將則專門負責向第一層平面基座下方填入浮空石模組,以維持整個基座在空中漂浮的平衡。
最開始以龍骨搭接的簡易臺架被重新拆分,裝配到第二層基座平面上,使得這一層的平面達到方圓百米。
隨著第二層平面基座圓盤的完工,又是浮空石的安放,豎立起一圈更大的立柱,讓整個基座再次上浮動六七十米,才開始安裝第三層平面……
這個方案是李尋秋與無憂子等人共同討論出的第一步主構架。
第一層將繼續向天空伸展,建成城禁控制塔,相當於城市的護陣控制中心,以及李尋秋規劃的監控中心。
第二層為地平面甲板,顧名思義,以後城市的基礎鋪設就是以這個平面進行展開,不斷向四方衍生。
平面之上,除了一些特殊建築以及元老、英雄以上的居所,只有象徵權力中心的王城,公園和靈植區。
這部分靈植就是專門為帥級以上強者準備的,這也是方知舟的靈域暫時無法提供的修行保障。
正常靈族的居所設定在地平面之下,就像航空母艦的船艙之中一樣,而第二層的平面就是甲板層。
也正因為如此,這一層拼接的龍骨分別以九支為一組,形成更加碩大的支撐體系,畢竟將來要支撐的是整個城市。
即便如此,李尋秋還透過懸賞設計構建了四套輔助支撐系統、陀螺平衡系統,以及懸掛蜂窩承力系統來完善主體構架。
第三層才是專為方知舟靈域展開而設計的,靈海將在第三層釋放鋪陳,命名為轉生甲板。
第一期工程計劃在第三層建立方圓兩公里範圍的轉生甲板,以承載靈海,並形成御天靈城的核心動力源,支撐整個靈城陣法禁制的運轉。
再往下建設,就是還在構思的動力系統、火力系統、機庫等方方面面的設定,這些設定會綜合分佈在第二層與第三層之下。
最終和計劃鋪設的靈族船艙式住宅居所、活動中心等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
這些設定將增厚整個基座十五米左右,再往下,就是由靈鐵與黑石組合構成的御天靈城組合裝甲模組,設計厚度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