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州和冀州本是西北重鎮,城高池深,糧草富足,兵甲精良,人馬皆在五萬之上。
而澱州因在兩州之間,且有汾澱河從前流過,地形易守難攻,所以城池兵員頗少,僅容萬餘人馬,糧草物資也遠沒有度州冀州豐富。
如果真的遭遇數十萬大軍圍攻,縱然有汾澱河據險,恐怕也難以支撐以敵人的連番強攻。
御案上展開地圖,軍機處官員和柳毅也圍上來,面對號稱三百萬的十五國聯軍,大家都是憂心忡忡,一籌莫展。
西部戰區和北部戰區原來所屬人馬各二十萬,加上前不久徵調東南兩戰區人馬二十萬,己經集結了炎黃帝國近三分之二的兵力。
但從軍隊人員數目,相比於聯軍,實在是處於絕對劣勢。
雖然,炎黃帝國原屬軍隊已經經歷了多次戰役,也算是百戰精兵,但後期兵卒都是陳蔡降卒居多,時間不久,軍心未穩。
如果正面對敵絕對優勢的十五國聯軍,這大部分降卒是否會崩潰,張去塵沒有把握,也不敢把賭注全壓上。
一旦失敗,那將是滅國之禍,而且炎黃帝國西北大部是平川,無險可守,一旦前線失敗,後方將難以組織起有效的阻擊。
這是一場立國之戰,不容有失!
自古曰,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所以這場戰爭,不但要勝利,而且要贏得漂亮,完美,舉世囑目。
雖然十五國聯軍來得兇猛,讓帝國有些措手不及,但有利的方面是,在本土作戰,戰役主戰場掌據在已方。
一陣沉吟後,張去塵心中已經有了決斷,他並不指望軍機處官員和柳毅能出什麼好主意,這是個缺乏系統知識的地方,無論兵法器具都沒有一個系統傳教,只希望他們能全面配合,執行指令就行。
“擬旨!傳令澱州鎮北將軍馬周迅速將人馬物質撤離到度州,暫歸北部戰區節制。
傳令北部戰區辛唐西部戰區李自成,將戰區人馬收縮,堅守度州冀州,高築城牆,深挖水井,廣陳物資,作出一派長期堅守的態勢,不得與敵人正面對戰。
傳令柳迎春,抽調兩戰區所有騎兵,組成遊騎,待聯軍入境後,於四圍日夜襲擾,目的是遲滯聯軍行進速度,不需正面阻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傳令西北至京都沿途州郡縣治,曉諭百姓,回撤京師,或隱入山林,同時,儘量帶走一切可食用物質,放棄貴重物品,郡縣各屬官員,需配合護送百姓撤離,勿必在半月內完成,不得有誤。
傳令東部戰區季安,南部戰區馮葉,各率所屬騎兵入京都聽調。”
張去塵一連發出數道指令,心中對自已擬定的戰略還是有信心的。
他選定在京都一百餘里虎頭關,作為決戰之地,欲畢其功於一役,擊潰來犯之敵。
再撒開度州冀州人馬,關門打狗,捕殺漏網之魚。
以京都中部戰區人馬二十八萬,加上東南兩戰區近十萬騎兵,近四十萬人馬,配合自已的秘密武器,以逸待勞,擊潰來犯的十五國烏合之眾,還是滿有把握。
十五國聯軍雖號稱三百萬,但估計也應該有一百八十萬至兩百萬,如此龐大的軍隊,人吃馬嚼,是一個巨大的消耗,對主導者也將是巨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