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慶帝眉眼微動,“你是說太子妃?”
“朕以為這麼多年過去,鎮國公府與永安侯府早已斷了聯絡。沒想到顧老國公仍如當年那般重情重義。”
顧星海淡淡道,“夏落畢竟是姑姑在這世上唯二的子嗣。祖父母氣的是永安侯,又怎會牽連鎮國公府的血脈。”
鎮國公府的血脈?
顧家這麼多年對夏家兄妹不管不問,似是早已忘了那兩人體內還流有顧家的血。
如今顧星海突然這麼說,倒是讓他頗有些意外。
承慶帝心中掀起驚瀾,面上卻只是微笑道,
“顧老國公多慮了,夏落替南衡在北燕使團面前掙足了顏面,又多次救了太后的性命,朕疼她還來不及。”
顧星海面上歡喜,躬身道,“多謝陛下照拂。”
議事殿中一片春風祥和。
“對了,”承慶帝想起一事,問道,
“朕聽聞邊疆鐵騎軍中出了一位少年英雄,年紀輕輕就屢立奇功,入軍沒幾年就擢升至定遠將軍。不知此次鎮國公的文書上所奏之人可正是他?”
顧星海斂下眉眼,恭敬道,“正是此人。且兩個月前大敗上萬敵軍,砍下匪首,收復瀘北失地之人也是他。”
“哦?”承慶帝眸色發亮,“邊疆何時出了這樣一個奇才,朕竟不知!怪不得鎮國公特意上書奏請朕親封他為懷化大將軍。”
顧星海垂頭道,“是,此人立下大功,又在軍中頗有聲望,擔得三品武將之職,還請陛下恩准。”
在南衡軍中,武將晉升全憑功勳說了算。
不過正三品以上的官職便需經過聖上允准,就連鎮國公府都沒有擅自擢升的權利。
承慶帝得此良將,龍心大悅,一連稱了三個好。
“好好好!此人有收復失地之奇功,這幾年來又屢立戰果,年紀輕輕,前途無量!朕以為,光是一個懷化大將軍,是屈才了。”
顧星海抬眸,不由得有些意外,“不知陛下意欲如何?”
承慶帝帶著笑意的鷹眸中有精光閃現,“朕以為,不如將他破格升為神策大將軍,以資鼓勵,卿覺得如何?”
顧星海面上淡淡,心裡呵呵。
神策大將軍,正二品武官,僅次於正一品的鎮國公和有建國之功的驃騎大將軍。
而他作為鎮國公世子,在邊疆鐵騎中擔著鎮國大將軍一職,也才正二品。
承慶帝這一旨意,就差把對鎮國公府的忌憚寫在了臉上。
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必有一死一傷。
不過,這次他這算盤,怕是要算漏了。
顧星海心裡毫無波瀾,甚至有點想笑,“微臣謹遵聖意。”
承慶帝十分開懷,“那就這麼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