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殿試只糊名,不必另行謄錄試卷,孫山便用自己拿手的書法抄錄文章,切實做到仔仔細細,工工整整,又一絲不苟。
抄寫完畢後,看到夕陽已快落山,便示意交卷,也不理會考官們的驚訝目光,徑直由小太監帶著走出宮門。
當孫山回到會館時,會館掌櫃和小二們都驚愣住了,自從會館成立以來,也沒有哪一個貢士去參加殿試,天色還沒黑透便早早回來之人?
貢士們要一直考到二到三更,甚至到四更天回來者都有,這位孫老爺明顯是不走尋常路呀!
牛二等人可不懂這些門門道道,看到孫山回來了,連忙上前端茶倒水伺候著。
尤其是孫全的一句話,讓會館掌櫃和店小二氣得差點兒趴在桌子上。
“山弟,這次殿試的題目很難嗎?怎麼現在才回來?吃過午飯後我想去接你,沒等靠近宮門,便被趕了回來,才讓你獨自走回來的。”
孫山吃飽喝足之後,又洗了一個熱水澡,倒在床上呼呼大睡。
果真是沒有了壓力,睡覺也睡得香甜又踏實,一覺直到第二天上午,人又變得精神抖擻起來。
董言和顧祥二人也是考完殿試後一身輕鬆,想到三日後便要到宮門聽殿試宣榜,也就是所謂的“金殿傳臚”,一個個渾身喜氣連連。
這一次他們三人結伴出門,決定不再去酒樓飲酒暢談,而是要一起結伴遊覽北京城的壯麗風景。
此時殿試的試卷早已送到閱卷官員房門外,收試卷的官員在監臨官的監督下,將試卷開箱放置於案桌上。
謝遷、李東陽、王守仁、陳諫、楊一清、楊廷和等十位閱卷官員各自坐在書案後,一人二十多張試卷開始一一觀看。
由於殿試不黜落考生,只仔細劃分名次,是以眾閱卷官員們並沒有多大的壓力。
只須將自己認為好的試卷用硃筆在卷首上方畫一個小圓圈,認為稍微次一點的畫尖,再差一些的點一個小紅點,以此來區分文章的優劣。
經過一番擇選後,挑揀出三十篇最優等試卷進行眾閱卷官輪流閱卷,再以圈、尖、點評論此文章的優劣。
還要註上自己的批註後,再各自蓋上自己的官印,以此證明自己是親自仔細閱讀過才做出的評判,以此手段來杜絕科舉弊案的發生。
輪桌批閱的一張張試卷,眾閱卷官均要仔細閱讀後,再做出慎重評價。
若你做出的評判與其他九人截然不同,比如其他九人都畫紅圈,唯獨你點了一個小紅點。
雙方差異太大時,你須做出自己的評判標準,一般情況下要受到其他人的集體責難,嚴重者甚至上升到科舉弊案。
孫山憑藉著一手不俗的書法和極佳的文章,試卷上一共有五個圈和五個尖,成績不算上佳,也算是很不錯的文章了。
雖然沒有進入前十強,也穩穩佔居在第二十名之前,屬於待定御覽的文章,就是送不送給正德皇帝親自觀看的文章。
因為一般情況下,第一甲三人是絕對不能有改變的,第二甲人數多寡由皇帝本人親自決定,大多人數在七到十七人之間。
也就是說只有名列前二十名的貢士,才有一搏第二甲進士出身的機會。
因為有五篇文章是畫有六個圓圈四個尖,有七篇文章是五個圈和五個尖,而孫山的文章就在這10篇圈尖各半的試卷中。
按照慣例送到皇帝那兒的只有十張試卷,若皇帝看著不滿意,再送過去第十一名至第二十名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