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貴家熱鬧非凡,和鄭貴血緣相近的幾名族人被邀請來陪客歡飲,並開始商議著何時操辦婚禮,是不是還要走婚前六禮儀式?
大傢伙你一言我一語,正議論的熱鬧之時,鄭三爺不請自至,還拿出鄭氏族長的身架,大刺刺的受了孫山三人恭施一禮。
鄭貴身為族中晚輩,又與鄭三爺同族同宗,也不願意與鄭三爺當眾翻臉,與孫山等人將鄭三爺請到上位端坐,其他人按照身份高低或輩份相繼坐下。
鄭三爺端坐在首座,笑咪咪的向眾人解釋自己為何堅持讓孫家來人做婚禮上的見證人,確保孫小妮的正妻身份。
“老夫之前並非是故意為難貴兒一家,而是要讓孩子們的婚事合乎禮節和法度,可有向孫家下聘及相關婚書?拿過來讓山哥兒看一下,便知老夫所言是否有道理?”
鄭貴一個莊戶漢子哪兒會懂這個,叫妻子拿來當初和孫家訂立的文書,交由孫山三人一一觀看。
鄭三爺這次可開了眼了,三個小青年都識字,拿著契約看了一遍,都說有些不合乎律法。
他為了考驗一下孫山是否真的識字,還以自己年老不識字為由,讓孫山將契約讀與他聽。
結果是孫山亳不猶豫的讀了一遍,內容和那天找的蒙學夫子讀得一樣。
這時候鄭三爺有點懵了,對方既然識字,可別是自己真的年老眼昏花看錯人了。
他便小心翼翼的詢問孫山的功名,這正中孫全的下懷,傲嬌的將孫山的功名說了出來。
“我家山弟是正德十四年山東布政使司鄉試正榜第二名舉人,現在要到京城參加來年的春闈考試,途經此處才來到鄭家莊拜見貴叔及貴嬸。”
不說這些吧,鄭三爺還真的未必想再與鄭貴為敵,畢竟鄭貴有了孫氏家族這樣的親家,自己還是與他和平相處為上策。
一聽到孫山是鄉試第二名舉人,鄭三爺反而堅定捉拿這三個′假冒孫氏子弟’的信念。
乖乖,你小子還真敢吹,還鄉試舉人老爺,還是第二名。
咱們清源縣除了縣令大老爺和縣主簿二老爺(清源縣是小縣,不設縣丞)是鄉試舉人。
至今除了幾個望家豪族數年前出了幾名舉人,還真沒聽說過有普通農戶子弟中舉過。
你們沂水縣孫氏都窮得將女子賣作童養媳,還他孃的能有人中舉人?
騙騙那些目光短視的鄉下人可以,想騙我這個有兒子在縣衙做書辦的老頭子,你們還差了幾分。
至此鄭三爺從心中堅定了這些人冒充科舉功名案的信念,認為孫山三人就是山東境內的某縣城混混地痞,被鄭貴一個冤大頭請來作局當騙子。
於是他說這份契約不合乎律法,為了保證孫小妮的合法權益,應該到縣衙再開一份合法的婚約文書。
那張契約只是一個簡單的童養媳合約,寫契約的人大概自身文化也不高,字型歪歪扭扭,內容詞不達意。
若將人名換作豬羊等動物,就成了一份賣豬羊等動物的契約。
且由於兩地相隔距離太遠,是先由孫季老爺子摁的手印在前,後來鄭貴又摁的手印,由印泥的顏色深淺,便能一眼看出來有所不同。
若以後鄭玉真的發達了,完全可以不承認這份婚約,可以將孫小妮降為妾室,或者合法和離,且不承擔任何責任,對孫小妮的未來生話沒有一絲保障。
只是在這些鄉下農戶家中,也屬於正常之事。
大傢伙都是赤貧人家,平時連溫飽都難以保障,還學大戶人家行六禮後再結婚嗎?
哪一個不是送點彩禮,只要雙方父母都沒有意見,有的連迎娶媳婦都無錢操辦,直接領著媳婦回家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