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惕這才醒悟過來,為何覺得王才如此面熟,原來王才就是陪伴著韓續去拜見父親宋容的人,也是當時自己最為憎惡之人。
之前他一直認為是韓續等人害死了自己的父親,將韓續和王才列為害父的罪魁禍首。
不過經歷了這幾年的江湖磨練,宋惕早巳對王才和死去的韓續不抱有惡感。
他的父親宋容當時只想著報復獨掌權勢的崔博,又貪圖王韓二人贈送的重禮賄賂,才出面猜題讓崔博難堪,最終失敗自縊而亡。
既然宋惕早已解開心結,又感激王才兄弟出手相助,最重要的是雙方已結成姻親,以後便是一家人了。
王才在經商途中,無意間發現寧王正在招兵買馬意圖不軌,也在大量招攬文武人才。
王才兄弟倆已不容於正德王朝,他們又一心想要出人頭地,便打算投靠到寧王麾下。
一旦寧王能夠像朱棣那樣靖難成功,王氏兄弟有從龍之功,定能再次興盛王氏家族。
王才心思多謀狡黠,為了擔心事情一旦失敗,會連累到他們的親人,又禍及到宋氏滿門,便想到一條後路。
他將妻子和小妹王瑩都託付於宋夫人,偽造了他和王魁經商途中被強盜劫殺的現揚,讓他們兄弟倆從此人間蒸發。
又讓王魁去招攬一幫亡命之徒佔山為王,後來才帶著眾強盜去投效寧王,最後成了劉鎮麾下的一員將領。
王才則憑藉著自己的才學,和一套不俗的步戰劍術,以及哄死人不賠命的三寸不爛之舌,成功獲得了劉鎮對他的器重,並將他視為心腹智囊。
、、、、聽罷王才的詳細講述,劉英不禁對王才起了忌憚之心,卻礙於親戚情面上,沒有當面透露出來。
當四人談及未來的出路時,大傢伙不約而同的想到離開水寨,遠遁大海流亡國外。
只是對以後經營何種生計,四個人起了些紛爭,而且志向和目的截然不同。
宋惕和劉英主張去和外國人經商,在海上做個有武裝勢力的海商,掙些光明正大的辛苦錢。
王才兄弟倆則主張和江南海商一樣做海上強盜,用武力奪取財富,又能增強自方的實力,王才還侃侃而談的試圖說服宋惕夫婦。
“宋兄,依才之見,不如我們遠遁海外後,暫時做一方海上劫匪,也就是世人所說的“海寇”。我在江南經商時,便聽到江南海商收買或勾結倭國浪人一起搶劫海商,咱們加入也不算什麼?”
看到宋惕和劉英堅決反對,王才看向弟弟王魁,王魁早已視兄長為偶像,對王才言聽計從,便出面提出一條建議。
“兄長,嫂嫂,不瞞你們說,我們兄弟倆已與正德皇帝誓不兩立,你們能不能容我倆帶著麾下兵將自立一方,若有朝一日大明有變,咱們可以去投靠一方藩王,結成相互輔助的盟友,兄長和嫂嫂意下如何?”
既然人各有志,何況水寨內的二千水軍中也有不少人熱衷於以搶掠為生,宋惕夫婦倆便一口答應下來。
他們利用大明官兵急於圍攻南昌城內的寧王之際,從長江水道進入大海,並迅速遁逃到一處小島暫時安身。
在小島休整期間,宋惕夫婦將劉鎮的俘兵全交給王才兄弟倆,並剔除自方隊伍中的三百餘名願意去搶掠之人,一併交給王氏兄弟。
十天之後雙方分道揚鑣,各自聚集起一方勢力,他們的志向雖不同,卻始終沒發生過爭鬥。
甚至有時候雙方還會伸手相助,從過上了各自為政的海商或海寇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