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大明官場之名落孫山> 第44章 佳訊傳來眾狂喜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4章 佳訊傳來眾狂喜 (1 / 2)

就在孫山換上生員服飾,與其他考生一起經過嚴格搜查後,緩步進入貢院考場時,傳報院試喜訊的驛丞經歷過幾番周折,正快馬加鞭趕到沂水縣境內。

具體原因便是院試時出現的風波造成的餘溫波及,林垠沒有絕對的把握震懾住鬧事的童生們,他根本不敢派發正式的院試榜單文書。

沂水縣因多是山區,在古時以農為本的政策之下,經濟不太發達,但學風很好,畢竟是毗鄰孔孟之鄉的縣城,好學之風十分盛行。

自洪武朝至正德十一年之間,沂水縣共計中出十名進士,洪武朝四人,永樂朝一人,天順朝一人,成化朝三人,弘治朝只有韓德一人中了三甲進士。

自正德元年至正德九年三次春闈考試中,沂水縣境內竟然沒有一人中榜,連舉人中出者都了了無幾,這成為現任沂水縣令石禮心中的無比遺憾和執念,一直為此事內疚不已。

石禮覺得自己上任至今對學風抓得不錯,怎麼就不出大才呢?連個舉人都沒有考上過,無論怎樣解釋,也難掩自己懈怠儒文之過。

正在他憂思之時,驛丞進來稟報:“啟稟縣尊大人,今年院試已經正式發榜,我縣沙溝鄉馬家莊童生孫山中得院試第二百五十八名,特地前來報喜。”

石禮聽了噁心不已,二百五十八名應該是吊榜尾吧,只能算是附生了,有什麼可以慶賀的,只能算是噁心人吧!

他蹇眉許久才徐徐問道:“只有孫山一人中榜嗎?其他童生呢?本縣案首等人都考中生員否?”

石禮有此疑問也屬正常,當時的人們都喜歡從院試乙榜說起,這樣能夠凸顯出甲榜生員的優越性。

驛丞看到縣令大人一臉不悅之色,嚇得有些結結巴巴的回應著:“因韓續無緣無故死於歷城縣牢獄中,沂水縣只有孫山一人中榜,還是僥倖吊榜尾。”

石禮為官數年經驗豐富,敏感的覺察出其中必有貓膩,便詳細詢問今年院試的具體情況,事無鉅細一點兒也不放過。

當聽到孫山自嘲僥倖吊榜尾和名落孫山一詞時,石禮微微一怔,感到即好氣又好笑,對年少的孫山急智也頗為歎服。

當他聽到主考官林垠張貼孫山試卷壓服眾鳴不平的考生時,立刻感覺到其中大有緣故,只是沒有證據無法確定事實。

石禮接過正式院試名單,揮手斥退驛丞,仔細觀看後,眉頭緊皺憂思湧上心頭。

無論韓續因何事入獄死亡,他都是石禮親手挑選的縣試案首,而孫山只是縣試前十名。

府試時孫山名列第二,比韓續的名次高出許多,外人怎麼看待這兩次截然不同的成績,會不會牽連到自己頭上?這讓石禮有些憂心忡忡。

石禮低頭沉思許久之後,喚來戶房司吏吳松,讓他帶著人敲鑼打鼓的去馬家莊報喜,並告知吳松儘量搞得熱鬧些。

馬家莊位於沂水縣城南,是一個不足三百人囗的小村莊,初時是馬姓人家在此定居成莊,後來馬氏發達了,便舉族搬遷到別處。

到了明朝時期已只具其名,村名按例延續下來,其實沒有一戶姓馬的人家,成為多姓氏的小山村。

此處的土地非常瘠薄,屬於人們常說的白沙地,種植各類農作物都產量不大,有時連基本溫飽都達不到。

此地雖靠近沂河附近,但土地比河水高出數尺,平時澆水全靠人肩挑手提,農民生活普遍貧苦不堪。

可孫豹覺得今年一點兒也不苦,因為他已經看到了過上幸福生活的希望。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